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蘇
江蘇
南京,與小劇場的“全國首屆”之約
金陵劇場熠熠生輝 六朝古都好戲連台
發布時間:2023-04-13 09:4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4-13

  城市文化特色小劇場、傳統戲曲小劇場、文旅融合小劇場、精品演出小劇場……各處的城市公共空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了,在科學合理打造下,與小劇場完美契合,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文藝范兒。據不完全統計,江蘇南京全市現有小劇場總計107個,它們像一顆顆珍珠,在老街、高校和社區等不同角落熠熠發光,豐富著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南京別具特色的文藝地標。從3月15日至4月12日,紫金文化藝術節小劇場單元(第二屆)、“南京新劇薈”和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三場戲劇盛宴接連展開,40多部小劇場戲劇匯聚金陵,南京的小劇場吸引著全國各地戲劇愛好者的目光。在這系列小劇場戲劇盛宴的背後,正是南京近年來小劇場建設發展探索創新之路顯著成果的縮影。

  政策引領,小劇場呈現“大舞台” 

  文化藝術體現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質,文化藝術空間則是城市文藝氣息的重要載體。作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藝氛圍濃郁。近年來,南京市重點在增加公益性小劇場數量、提升公益性小劇場專業水平、豐富公益性小劇場演出內容等方面實現創新和突破,積極探索公益性小劇場建設的特色之路。以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牽引文化高質量發展,從而帶動了小劇場的發展。

  在小劇場建設過程中,南京市堅持創新和突破,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全面整合空間資源,構建整體聯動、各具特色的小劇場集群,讓“金陵小劇場”成為城市重要文化標識。為做好小劇場建設工作,南京市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市委宣傳部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日常工作推進機制。2021年,南京市制定出台了《南京市“小劇場”發展實施意見》《南京市小劇場認定辦法(試行)》等文件,明確用3年至5年時間建設改造100個小劇場空間、引進創排100部小劇場劇目、引進培育10個專業團隊、推動開展小劇場戲劇節、搭建1個宣傳服務平台等目標任務。把小劇場建設納入市對區文化建設目標考核,充分調動起各區參與小劇場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堅持“政府主導推動、專業機構運營、社會資源參與”工作思路,南京市發揮市藝術基金、文化人才專項資金、文化消費補貼等作用,撬動區級藝術基金以及文化消費補貼扶持,鼓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投入。加大對小劇場劇目尤其是公益劇目創作和展演的政策扶持,用文化消費補貼引進精品劇目,用扶持民間院團豐富傳統戲曲市場,用政府購買服務提升群文活動水平,建設一批“街頭巷尾的公益性小劇場”。南京文化投資控股集團小劇場“411”計劃中,其中一個“1”就是設立小劇場孵化培育基金。

  用活城市空間,全面整合全市空間資源和各區特色資源,將標准小劇場、傳統老戲台、書店空間和旅游景點都作為小劇場空間進行挖掘。在各式各樣的小劇場中,有城市微更新後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專業小劇場、有專注於原創劇目孵化的小劇場、有基於高校的大學生實驗劇場、有強化文旅融合的商業綜合體配套建設的小劇場。不管是一度被廢棄的老廠房,還是疏於打理的老戲台,不管是繁華城市,還是阡陌鄉間,南京小劇場都在群眾日常生活中。南京國民小劇場在改造過程中,延續了百年前的建筑結構,為全市第一座擁有專業化鏡框式舞台的小劇場。蘭苑劇場位於朝天宮原江寧府學舊址,讓人一下子從現代穿越到古代。

  貼近群眾,小劇場演繹“大民生” 

  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建設公益性小劇場,是南京市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服務群眾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抓手。南京市始終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努力讓小劇場建設成果充分惠及更多群眾。

  小劇場舞台更近,觀眾和演員更接近,小劇場戲劇的演出形式更加自由、多元,可以讓觀眾暫時拋卻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觀眾即演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玄武區多個“梅花戲劇角”常年開展和票友聯動的各類戲曲票友演出活動,並且摸索出一套運營思路。南京喜事劇場打破了空間束縛,沒有傳統的座位和舞台,觀眾拿上自己的專屬門票,換上演出服,演出即開始,觀眾會跟著演員一起探索劇情,隨著劇情推進,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角色去相應場景尋找專屬的故事,帶來沉浸式觀演的互動感和體驗。

  南京市在小劇場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培育戲劇觀眾,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在寧舉辦為契機,依托“梅花戲劇角”,組織多場公益活動,面向少年兒童普及戲曲藝術﹔同時,推出“在梅邊”戲曲名家表演工作坊,邀請多位梅花獎得主,與觀眾近距離對話交流,每場活動都反響熱烈。舉辦長江路小劇場話劇節、江寧喜劇節、六合揚劇節、江北青年戲劇節等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動,常態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戲曲進社區、進鄉村活動,讓更多觀眾走近戲劇、愛上戲劇,營造“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活動”的戲劇氛圍。

  打造品牌,小劇場展現典雅氣度 

  小劇場,大意境。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好戲,潤物無聲地塑造著城市文化品格。南京市的小劇場類型多樣、各具特色,不同的小劇場有不同的觀眾定位,差異化的文化服務讓城市中不同的人群各得其樂。同時,小劇場戲劇更加突出精品創作,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消費習慣的群體。

  本著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的思路,南京市分層分類推進小劇場建設,引導各區小劇場走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根據自身不同特色和資源稟賦,注重當地群眾和區域文化品牌打造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創新打造小劇場文化品牌。秦淮區依托轄區內南京白局、秦淮燈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夫子廟景區推出一批“非遺小劇場”,以沉浸式演出促進文旅融合﹔棲霞區發揮校地融合優勢,在仙林大學城推出南大黑匣子劇場、可一實驗劇場等富有青春氣息的戲劇文化空間,吸引更多年輕人走近戲劇、愛上戲劇。

  聚焦原創劇目生產,積極整合省、區、市三級戲劇創作資源,推動各類小劇場與省市演藝集團、地方戲曲家協會、民間文藝院團等合作,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劇目。大華大戲院﹒群劇場邀請青年編劇李卓群擔任藝術總監打造京劇《鑒證》,自2020年首演以來獲得觀眾和市場的高度認可,並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加強與江蘇省劇本創作孵化中心合作,創排越劇《金粉世家》、音樂劇《李叔同》、兒童劇《一顆種子》等精品小劇場劇目。以本土文化內涵為主題創作孵化原創劇目《丹鳳街》《長江路代號1800》《珠江路萬萬沒想到》,共同組成“南京城市印象三部曲”,其中,《長江路代號1800》榮獲2020年度“戲劇中國”最佳劇本獎。

  在小劇場戲曲表演的固有功能以外,探索承載更多功能。坐落於南京大報恩寺腳下的恩劇場,定位為一個多元的主題空間,是一個多元融合的演出場所,舉辦了開筆禮、成童禮、研學課堂等活動,從藝術表演、文藝演出,到商務洽談、國際會議,恩劇場“包羅萬象”。雨花台區TPM紫麓戲劇空間以原創劇目制作為主要運營方向,除了為眾多小型優質劇目提供演出場地外,還承載更多功能,創排了舞蹈、脫口秀等多種表演形式的展演。

  文旅融合,小劇場賦能城市發展 

  以小劇場賦能城市,藝術就能在城市中輕盈流淌。小劇場雖小,卻可以撬動戲劇大市場和文化大舞台。南京市結合文商旅融合特點,積極培育自身文旅品牌,加強傳播營銷,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眾的、個性化、復合型、體驗型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成為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型藝術業態模式。

  為了更好地豐富小劇場演出活動,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創新搭建南京小劇場綜合線上平台——“金陵小劇場”平台,收集整理全市所有的小劇場資源,觀眾可通過點擊劇目、活動、視頻、福利等子菜單,及時獲知各個小劇場最為詳盡的劇目資訊及導覽服務。小劇場建設需要調動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南京市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小劇場運營規律,調動多主體參與。2019年,南京國民小劇場率先號召並成立“南京小劇場戲劇聯盟”,助力南京以及外埠劇團從演員、導演、音樂設計、劇目編排、舞台美術設計等一系列人才的培育和成長。同時,國民小劇場還提出建立“南京小劇場戲劇主題共創平台”,吸引更多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的文化團隊的融入,形成更大的共創空間。

  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的路徑,把南京的故事線變成旅游線、產品線、消費線,形成新的城市產業動能。南京市秦淮區陸續推出了“秦淮有戲”“秦淮故事”“夜泊秦淮”等品牌,通過品牌logo設計、劇目創作與項目簽約,以小劇場為載體,將秦淮特色全面呈現給市民和游客,實現了“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絕妙體驗。舉辦不同形式的戲劇節(季),以精品活動拓寬消費市場。南京戲劇節以優質的劇目和豐富的活動,吸引了近5萬人次的外地觀眾來寧看劇、旅游,以文促旅,成為南京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亮麗名片。拓展產業空間,打造戲劇全產業鏈,以一批城市知名小劇場為中心,延伸策劃設計、文創產品、藝術普及教育、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配套業態產業鏈,成為南京小劇場市場中的一抹亮色。

  4月2日,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開幕式在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舉行。漫步老門東,小劇場戲劇隨處可見,場外﹒沉浸式戲劇場景、場外﹒市集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紛紛駐足、熱情參與﹔“結廬市隱”水榭(小戲台)上,黃梅戲《女駙馬》選段精彩上演,小東園裡,昆曲《牡丹亭》水磨腔低回婉轉,引得觀眾陣陣喝彩。

  南京小劇場探索之路背後,是高標准謀劃、品牌化打造、可持續發展。1989年,全國首屆“南京小劇場戲劇節”舉辦,這一標志性、開創性事件一直廣為業界稱道。此次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再次與南京相約,充分展現了南京著力構筑文藝高地、攀登文藝高峰的堅定目標。南京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南京市將繼續打造一批公益性小劇場,進一步強特色、強品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百花齊放的示范效應,把建設工作成效轉化為制度性成果,推動南京小劇場建設邁上新台階。(王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