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蘇
江蘇
江蘇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添彩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3-12-19 08: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2-19
  以藍天為幕布,以街頭為舞台,讓百姓在逛街購物、上下班途中、晚間散步時與音樂不期而遇,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遇見”街頭音樂匯廣場演出成為廣受市民喜愛的城市文化風景。近日,在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南京市雨花台區“音樂飄逸街頭巷尾,助推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等獲評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南京市秦淮區“轉角遇見文化新空間 景點融合文旅新體驗”等獲評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
  “十四五”以來,江蘇在率先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的基礎上,圍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思路舉措,啟動並實施“雙千計劃”,更富實效地組織送戲下鄉,開展惠民演出,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水平﹔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版”,讓公共文化服務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生活、走入百姓心裡。
  空間升級,建強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把鄉村文化載體建設作為激活鄉村原生態的硬件抓手,南京市江寧區在全區農村地區升級打造了130公裡的鄉村文化風景道和400公裡的鄉村林蔭大道,串聯起310多個多功能文化驛站﹔對老學校、舊祠堂、廢棄工廠等進行保護性改造,建成50多家村文化室,發展文化延伸點40多戶,建成207家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公共文化的活水浸潤著深山裡的村落,也彰顯著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今年2月,南京市江寧區“公共文化+”綻放江寧鄉村振興“五個美”入選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作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抓手,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秋白書苑”在常州已建成開放40家。“秋白書苑”常高新蔚藍館坐落於美麗的新龍湖畔,首創“政府+社區+企業”機制﹔“秋白書苑”西夏墅梅林村館與非遺匠心鋪結合,打造了特色館中館,生動展現了當地的特色民俗……環境優雅舒適、文化特色鮮明的場館遍布城鄉,為市民打造了“共享的文化驛站”,也為常州“書香建設示范城市”添磚加瓦。
  在持續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江蘇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場館陣地建設與提檔升級,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增強文旅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城市更新、鄉村建設行動相結合,不僅因地制宜建設了文化禮堂、百姓戲台、文化廣場、非遺傳習場所等鄉村主題功能空間,還引導各地創新打造小劇場、城市書房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目前,江蘇省各地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各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共3.2萬個,成為百姓身邊不可缺少的文化場所,把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變成了“最美一公裡”。
  成果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效
  在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毗鄰地區的專業團隊和本地業余文藝團隊齊聚第十六屆“送戲下鄉村村聯動”閉幕式,地方戲曲、魔術雜技輪番登場,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在揚州高郵十裡村,戲曲演員們輪番上場,一批經典劇目讓村民看得津津有味……
  群眾“點單”,政府“配送”。自2022年9月實施的“澄藝快遞”公共文化服務精准配送項目已在江陰配送447場次,惠及群眾超過50萬人次。配送節目中既有中老年喜愛的錫劇、越劇、評彈,又有中青年熱衷的脫口秀、話劇、室內樂,更有吸引青少年兒童廣泛參與的非遺展示、研學、魔術雜技等。該項目依托江陰公共文化雲平台,由鄉鎮街道根據群眾需求進行點單,通過“菜單式”點選和“訂單式”配送,將公共文化服務精准送到基層。
  江蘇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通過資金補助和省級直接採購配送兩種方式,全方位提升“送戲下鄉”質效。全省每年組織“送戲下鄉”2.5萬場,其中省級資金扶持2500余場,打造了永不落幕的“戲劇大舞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為了讓演出能夠滿足群眾需求和口味,江蘇通過“菜單式”服務和精准配送為人民群眾打造了家門口的“文化盛宴”。從“十四五”開始,江蘇創新實施“千支優秀群眾文化團隊培育計劃”,大力培育鄉村文化能人和群眾文藝團隊,打造群眾身邊“不走的文化隊伍”。據不完全統計,計劃實施以來,全省已培育優秀團隊606支,優秀團隊自行組織或參與組織群眾文化活動2.1萬余場。
  融合創新,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在蘇州文旅新地標平江路大儒巷38號,始建於元天歷元年的歷史建筑已被活化利用為對外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在這裡,周一至周五各類社會組織與公益團隊輪流提供文化體驗互動,周末下午及晚間則提供市場化的小劇場演出。蘇州鼓勵和吸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推出更加新穎、更加多樣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讓廣大市民及游客在享受更高質量、更優服務的文化體驗時更加樂於買單,促成了消費需求與市場供給的雙向奔赴。
  通過有效整合區域內零散公共空間,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供給形式,在有著“世界文學之都”美譽的南京,轉角就能遇見書香。融入圖書借閱、傳統文化體驗、旅游信息查詢、文化志願服務、資訊交流分享等功能,秦淮區已建成100個“轉角﹒遇見”文化休閑驛站﹔分布在棲霞樺墅村各個村組的“樺墅學堂”既是村民學習交流的課堂,也是游客停留休憩的好去處,頗具設計感的建筑和濃郁的書香交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法寶……這些散布在景區、街頭、鄉村的公共文化空間融合了地域特色和新型文化業態,讓市民及游客能盡情品味精神食糧,也扮靚了城市文化景觀。

  在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特色品牌方面,江蘇遍地花開,爆款頻出。南京創新舉辦的文化活動品牌——首屆“啟明星”群眾文藝明星選拔大賽,經過聲樂、器樂、戲曲、舞蹈4場決賽後,誕生了首批60名“群眾文藝明星”,並成立南京市“啟明星”群眾文藝志願服務隊,為市民及游客奉上精彩的視聽盛宴,真正做到了把文化送到百姓心坎上,讓更多市民在圓“舞台夢”的同時愛上文藝。(王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