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遼寧
遼寧
遼寧:十年跨越 今非昔比
發布時間:2022-07-25 08:4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朱雪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7-25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積極推進文化強省戰略,探索文化和旅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有效途徑。經過十年的不斷奮進,遼寧的文化和旅游事業快速發展,全省人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已經成為日常需求甚至生活習慣,美好生活不再是願望和夢想,而是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當下現實。長期的文化培育和涵養甚至使遼寧整體的文化特質也發生了改變,比如,城市面貌於厚重之上增添了秀美,生活追求在粗獷之外轉化出了精致,文化部門提供的精神產品越來越追求高品質。 

  全方位優質文化項目引領消費新風尚 

  新年春節前後,遼寧接連推出了舞劇《鐵人》和話劇《北上》兩部大戲,演出那些天,劇場內人頭攢動,劇場外一票難求,“你看沒看《鐵人》”“看沒看《北上》”成為人們互相打招呼的用語。7月14日、15日,連續兩場“遼寧省迎接黨的二十大地方戲曲專場演出”也迎來了滿場熱情的觀眾,平時不多見的遼劇、海城喇叭戲、凌源影調戲、拉場戲等遼寧特有的地方小戲劇目,為百姓送上了新鮮的文化體驗。可以說,無論是話劇《祖傳秘方》《干字碑》《孟泰》《無風地帶》《天算》,還是舞劇《八女投江》《花木蘭》、京劇《將軍道》等大小劇目,每到演出之時都會引起一波追劇熱潮,進劇場看演出已經成為遼寧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關,每部戲的劇情故事和相關歷史也成為人們熱議、回顧的話題。

  十年來,遼寧成功舉辦三屆省藝術節,共有近百台劇(節)目參演,省藝術節成為遼寧重要的文化品牌。全省每年新創作一批優秀劇(節)目。目前,有2個劇目獲文華大獎,2個劇目獲全國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6個劇目獲得國家舞台藝術精品重點扶持,7部舞台劇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這些不斷推出的優秀藝術作品豐富並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養成了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引領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方向。

  除了舞台演出,遼寧的文化部門還不斷整合省內外文化資源,引進或獨立舉辦多項文化活動,將優質的文化項目推送到百姓面前。遼寧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省文化遺產中心不斷舉辦各項活動,使觀展和參與活動成為時尚,成為群眾必不可少的文化期待。其中,省市文博單位推出的“又見大唐——精品書畫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白山黑水鑄英魂——中國共產黨與東北十四年抗戰史實展”和抗美援朝紀念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系列展覽”等主題展覽,都吸引了一撥又一撥觀眾﹔省圖書館堅持多年舉辦的少兒作文主題大賽,每次都能接收到千余件學生作品,寫作文參賽成為很多老師和學生的定期目標﹔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新年春節期間,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展示展演都會成為熱門話題,觀看展覽,認識非遺,進而增加保護意識成為一個良性提升過程。

  統籌實現公共文化高水平服務目標 

  2021年6月初,錦州文化藝術中心(錦州大劇院)正式啟用。這座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耗時數年建成的“文化新地標”,是以藝術生產、文藝演出、文化展覽、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非遺傳承、青少年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性”文化服務機構。既是遼寧文化設施建設整體布局平衡發展的堅實一步,也是遼寧文化惠民的一項重要舉措。

  十年來,遼寧把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作為省委、省政府重點民生工程。遼寧省圖書館、省博物館是沈陽市南部的兩座標志性建筑,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省級館。同時,全省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省、市、縣、鄉、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實現了縣縣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文化站,鄉(鎮)均建有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行政村“一村一廣場”目標。十年來,國家級、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和示范項目地區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健全,創建了28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示范點、1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示范點和200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28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示范點和560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鄉鎮(街道)、村(社區)完成了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整合工作。

  在強化硬件建設的同時,遼寧省市縣多級文化服務同步為群眾開展文化服務。省文化館和各市文化館堅持常年組織送演出、送培訓下基層,同時還有常年活躍在基層的文藝業務骨干隊伍2800余人,有不同組織方式、不同藝術門類活躍在城鎮、鄉村(社區)的群眾文化藝術團組2.7萬多支,經常性參加活動人數達2000萬人。全省有注冊文化志願者10萬余人,常年開展活動的文化志願服務項目400余項。遼寧省圖書館服務盲人的“對面朗讀”,遼寧省博物館的展覽義務講解員,都是文化志願服務長年堅持並卓有成效的工作內容。

  文旅融合新高度催生旅游產業大改觀 

  7月20日,作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遼寧西部城市朝陽喀左,夜晚,市民們進入江南水鄉一般的古城街巷,品嘗遼西特色美食,觀看文藝演出﹔在文化公園的廣場上,面對星光閃爍的遠山和人造月亮,觀賞大型音樂噴泉的炫麗震撼。這座曾經偏遠落後的遼西小城,呈現出令人驚艷的處處美景。朝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文化藝術科科長王海燕介紹,為打造民族特色的旅游園區,文化部門還在加緊策劃,創作推出反映蒙古族婚禮等內容的民俗演出,力求讓人們更充分地體驗傳統文化習俗,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加大力度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近年來新增建設各類國家級旅游示范區10個、大型旅游產業集聚區10個、區域性旅游產業集聚區20個。全省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568家,其中5A級6家、4A級142家﹔全省現有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5個、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3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3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1個、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個。近日,大連推出了頗有新意的旅游口號——“一部手機游大連”,這背後是一張嶄新的“東亞文化之都”名片。目前,沈陽市、大連市成為2024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

  持續的文旅融合加大投入,使遼寧的文旅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群眾的節假日出行需求持續增加。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總量為64169.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6222.8億元,2021年全省實現旅游總收入約3250億元,同比增長21%。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取得突出成效 

  在這十年間,遼寧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為更好地保護遼寧境內的長城資源,遼寧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的意見》,編制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遼寧段)建設保護規劃》。從2013年開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施了“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工作、遼寧庄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以上工作獲得2015、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營口金牛山遺址兩處考古發現入選中國第三屆考古學大會發布“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十年間,全省投入文物保護資金超16億元,重點完成了世界遺產地、石窟寺、革命文物、工業遺產等200余項省級以上文物保護項目。目前,遼寧已經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地,14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遼寧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2740項,非遺傳承人2578人。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9個,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76個。遼寧還有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個,大連旅順口區成為全國首個軍民融合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毛琦 何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