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寧夏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0-11-13 15:43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020-11-13
  近年來,寧夏以保障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為目標,加快構建保基本、促公平、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政策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出台《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2015—2020年)》,建立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准體系,實現了區、市、縣三級全覆蓋。著眼於打贏脫貧攻堅戰,聯合印發《寧夏文化扶貧工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了文化精准扶貧的工作任務、政策措施和重點項目。
  設施網絡更加完善。2018年以來,寧夏持續實施川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功能提升項目,完成改造提升540個,正在實施250個。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人民劇院等自治區級公共文化場館6個,寧夏美術館正在建設。除沙坡頭區外,其他21個縣區全部建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193個,設置率100%,達標率98.9%﹔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638個,覆蓋率94%,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立。銀川文化藝術博覽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銀川市圖書館項目正在推進,形成文化“新地標”和市民“新熱點”﹔固原市“兩館”今年建成開放運行,擴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為保障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供給能力日益增強。優秀文化產品創作成果豐碩。創排的秦腔現代戲《王貴與李香香》榮獲國家文華大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寧夏文化館群舞《守在村口的娘》躋身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深入開展。年均送戲下鄉演出2000余場,寧夏文化館創新“文藝輕騎兵”基層巡演“1+4”模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入基層“最後一公裡”。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年均開展全區社火大賽等10大類300余項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演出1800余場,惠及群眾300多萬人次。“歡樂寧夏”“清涼寧夏”、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等活動形成地域特色品牌。“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寧夏行活動,有力促進與各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與共建共享。
  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全面建立區、市、縣、鄉、村五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探索推進總分館制建設,實現通借通還、共建共享。以5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作為重點整治對象,全面整治文化站“不開門、不見人、沒經費、活動少”等突出問題,推動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五有”目標,不斷增強基層的公共服務能力。
  重點改革取得突破。國家示范區創建地市級覆蓋率達到80%,在全國領先,銀川、石嘴山、吳忠先後成功創建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固原市第四批示范區創建工作全面推進。“銀川市廣場民族健身舞創作與推廣工程”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有力推進,全區20個縣級圖書館、19個縣級文化館開展了總分館制建設,在鄉鎮、村和社區等地建成圖書館分館125個、文化館分館78個。
  數字文化方興未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覆蓋城鄉。全區共建立自治區級文化資源共享分中心1個、地市級支中心5個、縣級支中心20個。建成鄉鎮基層服務站193個、行政村基層服務點2266個,實現了鄉、村兩級全覆蓋。建成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171個,建成村級電子閱覽室513個,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大數據整合項目,為5個市級圖書館推廣工程統一用戶系統進行平台搭建,寧夏圖書館完成與國家圖書館的VPN專線連接和155M專網建,網絡覆蓋率達100%,數字圖書館建設初具規模。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配齊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全區193個鄉鎮文化站有專兼職人員528人,226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有專兼職人員2221人。實施“陽光工程”農村文化志願者行動計劃、“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招募79名文化志願者、15名鄉村學校少年宮招募輔導教師、選派880名“三區”人才文化工作者到貧困地區開展文化志願服務。建立完善區市縣三級培訓網絡,常態化開展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年均舉辦基層文化業務人員培訓等200余班(次),培訓基層文化隊伍3萬多人次。
  自辦文化活力進一步激發。培育發展民間文藝團隊1136個,每年演出近4萬場次。扶持發展農民文化大院730個,年均開展小戲表演等文化活動1.8萬場次以上,引導發展廣場健身舞隊伍1750多支,每年自發開展活動35萬場次以上,有效激發民間文化建設的內生動力,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由“政府主導”向多元化、社會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