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寧夏五項措施加快構建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格局
發布時間:2023-09-15 09:55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023-09-15

  寧夏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為引領,以創新推進“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為抓手,充分挖掘利用多樣的文化旅游資源,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著力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連心橋、快通道和新高地,奮力譜寫“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寧夏篇章。

  打造寧夏旅游品牌,拓寬各民族交往渠道。堅持以高水平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全力打響閩寧新貌、絲路古道、科創寧東等特色文旅品牌,深度講好寧夏各族兒女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奮斗歷程。今年以來,以實施“寧夏二十一景”創新升級工程為引領,積極在旅游景區培樹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組織導游、講解員、網紅博主等廣泛開展“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寧夏故事”等活動,將中華文化起源實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民族團結豐碩成果等融入景區景點講解詞、介紹詞,組織網絡達人、優秀導游拍攝講解黃河故事、寧夏二十一景視頻作品60余部,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讓各族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中華文化熏陶中,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夯實各民族交融基礎。堅持將鄉村旅游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促進民族融合的重要紐帶,大力實施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緊緊依托覆蓋寧夏農村地區的28條鄉村旅游線路和25條休閑農業線路、46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00個寧夏旅游重點村,大力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涌現出了一批以西吉龍王壩村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示范村,有效帶動各民族實現了共同富裕。2023年上半年,全區各類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共接待游客902.9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82億元,直接吸納周邊農戶就業2.32萬人,帶動受益農戶增收4890元,間接輻射帶動農村人口就業16.23萬人。

  創新旅游消費措施,提升各民族交流頻次。堅持把提振旅游消費作為助推“消費促進年”活動的重要突破口,緊緊順應文旅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制定《“消費需求促進年”活動實施方案》,實施文旅消費恢復提速、文旅消費市場升級、引客入寧等“六項行動”35項重點任務。指導全區133家A級旅游景區積極參與崇軍行動,長期實行為現役、退役軍人免景區首道門票優惠,組織全區37家A級旅游景區、省級度假區,為全國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免1年首道門票,持續實施“暢游寧夏﹒文旅惠民”文旅消費活動,發放文旅消費券1500萬元,直接撬動消費4000余萬元,吸引了一大批全國各地游客來寧旅游消費,為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良好的支撐。2023年1-8月份,全區累計接待國內游客4978.3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54.65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5.39%和90.67%。

  探索旅游發展業態,豐富民族團結展示平台。立足寧夏多元歷史文化、多類自然風光、多種民族風情的實際,出台《關於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凸顯文物在擴大對外影響、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講好中華民族團結故事等方面的作用。出台《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演藝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培育打造水洞溝旅游區《北疆天歌》、賀蘭山漫葡小鎮《看見賀蘭》、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黃河謠》、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紅色六盤》等一批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旅游演藝品牌,用藝術形式熱情謳歌各族兒女團結一致、守望相助、熱愛祖國、忠誠於黨的精神面貌,有形有感有效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擴大寧夏旅游宣傳,樹立各民族團結形象。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可視、可親、可感、可觸特點,將民族團結進步內容融入文化和旅游宣傳全過程,整合報紙、電視、網絡、短視頻等媒體,構建五級宣傳新平台矩陣,依托全區文博場所、旅游景區、考古遺跡、展覽展陳、星級飯店、文旅企業等平台,創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活動,不斷展示寧夏民族和睦、宗教和順良好形象,用文旅“小窗口”展示民族團結進步新變化,用寧夏“小窗口”展示中國大變化。截至8月份,累計發布各類信息1011條,總閱讀量306.2萬次,微信視頻號、抖音官方賬號共發布短視頻426部,曝光量達2850余萬次,全區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安定團結的寧夏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