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在寧夏,感受不一樣的年味
——“歡歡喜喜過大年”寧夏2024年春節主題文化和旅游活動紅紅火火
發布時間:2024-02-09 09: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2-09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圍繞文化藝術、公共服務、非遺保護、休閑消費、冰雪旅游、文博展覽等方面,打造橫向一體、縱向貫通、各級聯動的“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主題文化和旅游活動,從1月18日(農歷臘月初八)至3月11日(農歷二月初二),策劃推出八大板塊200余項主體活動,發放5000萬元文旅消費券,推動春節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文化“火”起來、非遺“潮”起來、城鄉“熱”起來、年味“濃”起來、市場“旺”起來。


2024年“在寧夏﹒非遺過大年”文旅系列活動開幕式現場
  藝綻大地 過大年,看大戲
  在寧夏,一直流傳著“過大年,看大戲”的習俗。“四生”“六旦”“二淨”“一丑”,13門角色在戲台上拉開西北地區傳統戲劇秦腔的大幕,伴隨著板胡聲起,生淨行的高亢激越,旦角的婉轉細膩,共同唱響塞上大地火熱的生活,唱出濃濃的年味。2024年新春來臨之際,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赴寧夏平羅縣、閩寧鎮、賀蘭縣、星海湖等地開展迎新春“送戲下鄉”惠民文藝演出活動,全程演出6天,帶來12場新年大戲,為基層民眾熱鬧、歡騰的新春再添濃重的喜慶氛圍。
  鏗鏘的鑼鼓聲、高亢的秦腔,將戲迷們吸引至台前。四方戲台上,《打砂鍋》《月下來遲》《趕坡》等多部秦腔傳統折子戲輪番上演,戲台側面的樂隊與台上的演員配合默契,鮮活的舞台形象、跌宕起伏的劇情,讓觀眾領略傳統戲曲的魅力﹔老道的唱腔、精致的妝容、扎實的唱功,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台上台下氣氛熱烈,村民們過足了戲癮。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星海鎮隆惠村“送戲下鄉”現場,村民們早早就拿著小板凳坐在戲台前等候開場。“我們都喜歡看戲,也愛唱戲,特別是從隆德移民到這裡後,每年都盼著政府多送幾場。”70多歲的隆惠村村民王大爺高興地說,“天氣好時,我還在路邊唱兩句呢!”
  當天,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侯艷、屈連英、韋小兵還在現場帶來秦腔清唱,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屈連英說:“我連續很多年春節為老百姓演戲,這種通過戲曲為老百姓送新春祝福的形式,有助於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同時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凝聚奮進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激勵廣大人民群眾在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藝薈鄉村 在家門口看“村晚”
  日前發布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繼12地入選2023年“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後,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北塘村、平羅縣城關鎮、永寧縣望洪鎮宋澄村3個示范展示點入選2024年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
  臨近春節,作為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主題重點項目之一,寧夏以12個全國“四季村晚”示范點為引領,於1月18日(農歷臘月初八)至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五)期間組織各地開展20余場“村晚”。“村晚大聯歡”模式開啟,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村晚”整裝待發,小戲小劇、詩歌、相聲、武術、歌舞、社火等各類節目精彩薈萃,特產年貨、藝術年貨、非遺年貨等齊聚一堂,紅紅火火的“村晚”為新春佳節奏響絢麗華章。
  春節前的寧夏依然寒意襲人,但各地“村晚”的演職人員和現場觀眾的熱情絲毫不減。剛剛參加完“村晚”走台的平羅縣大學生小張激動地介紹:“每年寒假回來,我都會參加舞龍舞獅這樣的民俗活動,今年更有幸參加了‘村晚’,心裡特別開心。”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薛庄村村民李大爺把手插在軍大衣袖子裡,笑著說:“過年就是要熱鬧麼,這樣歡天喜地搞活動,多好!”
  鹽池縣“村晚”通過舉辦“村光大道”農民非遺才藝大比拼總決賽,邀請寧夏優秀農民文藝節目以及鄂托克前旗、定邊縣等地優秀農民文藝節目同台演出,活動涵蓋非遺集市、年貨集市、鄉村好物集市、“村紅”直播帶貨、農民才藝展演等內容﹔平羅縣“村晚”分為“團圓年”“家鄉情”“中國夢”3個篇章,將情景表演、舞蹈、歌曲、語言內容相結合,重點突出紅色文化、鄉村振興、文旅融合、農民主體、文明風尚五大亮點,生動展現了平羅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西吉縣“村晚”以“農村唱響富裕歌 農民舞動幸福曲”為主題,活動期間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民族團結宣傳、技能培訓、體育比賽等活動……此外,寧夏各地“村晚”都會在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雲直播專欄播出。
  寧夏文化館館長韓樺認為,看了寧夏各地“村晚”,感覺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全民參與、融合發展,融新春集市、特色村晚文藝會演、文旅體驗於一體,充滿年味、村味和非遺味,較好呈現了新時代農民新風貌和鄉村振興新氣象。
  文惠民心 高品質公共文化供給持續在線
  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甲辰龍年來臨之際,寧夏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舉辦了一系列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節慶活動。包括特色展覽、民俗體驗、非遺展示、文創市集、研學教育等在內的特色活動,讓大家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
  近日,由寧夏文化館主辦的2024年“迎新春”寧夏群眾書法繪畫攝影大賽在銀川市美術館舉辦展覽。本屆大賽圍繞“雋美寧夏川”主題,征集書法、繪畫、攝影作品近3000幅,評選出入選作品300幅,最終獲獎並參展的作品146幅。展覽現場,互動體驗區的活動吸引了很多市民。書法家以筆墨寄情,現場為市民書寫“福”字和春聯,送上誠摯的新年祝福。同時,市民還可以體驗拓印龍年木版畫的樂趣,在全家福拍照區免費拍攝和制作照片等。
  據介紹,“迎新春”寧夏群眾書法繪畫攝影大賽已經陪伴寧夏群眾走過了十年歲月,見證了寧夏書法、繪畫和攝影藝術的蓬勃發展,成為備受矚目的群眾文化盛事,是春節期間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活動。
  此外,寧夏文化館節日期間還將與全國各省文化館進行線上聯動直播,各省春節群眾文化活動將在寧夏公共文化雲平台精彩上演,讓觀眾足不出戶領略各地風土人情。
  新春之際,恰逢寒假,寧夏圖書館熱鬧非凡,由寧夏圖書館主辦的“閱游寧夏——圖書館裡過大年”春節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國學誦讀表演《打春圖》、寧夏書畫家送福送春聯、跟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伏兆娥奶奶學習龍年剪紙等活動吸引了眾多讀者關注,帶著書香的喜慶氣息彌漫在圖書館的各個角落。“我就是想帶孩子來開開眼界,讓孩子知道和新春有關的知識,了解春聯、龍等傳統文化元素。”張女士在活動現場表示。
  據了解,寧夏圖書館迎新春系列活動自1月27日至2月24日舉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囊括19個線下和9個線上項目,同時聯動寧夏各級市縣圖書館,以“龍騰書海 春滿文苑”為主題開展春節系列活動,包括“翰墨飄香迎新春 萬福春聯進萬家”送福送春聯、“迎新春 龍年做龍燈”手工DIY、“傳古拓今 古韻流芳”中華傳統印刷技藝體驗、“迎新春沉浸式古籍尋游”VR體驗、“閱享龍年”造型牆拍照打卡、“春之書香閱讀心聲”問卷調查、喜慶民俗活動展在內的多個新春主題活動同時啟動,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
  文潤生活 在非遺中共話文化年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不斷豐裕的當下,年味成為埋藏在人們心底的精神追求。有人說,年味本質上在於那種儀式感和氛圍感。那麼,如何在文化體驗中營造儀式感和氛圍感?非遺可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琳琅滿目的非遺好物,輪番登場的非遺大戲,玻璃畫、馬氏手掌畫、吹糖人、古法手工制香、建窯建盞燒制、花燈制作、蠟染、刺繡等傳統非遺技藝齊聚一堂,與觀眾共話中華文化、共享家國情懷。
  日前,2024年“在寧夏﹒非遺過大年”文旅系列活動開幕式在銀川市西夏區漫葡﹒看見賀蘭沉浸式演藝小鎮舉行,情景秧歌《春官賜福》、獨唱《把福帶回家》、年俗情景歌舞《故鄉的年》等文藝節目輪番登台,精彩的演繹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此外,精彩的《看見賀蘭》沉浸式演出、沉浸式實景燈光秀也為活動增色添彩,給游客帶來絕佳的視聽享受。活動現場還發布了“在寧夏﹒非遺過大年”標識,以及原創主題曲《在寧夏,過大年》,並為第八批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傳承基地授牌。
  據了解,本次活動圍繞“在寧夏﹒非遺過大年”主題,根據“臘八、小年、除夕、元宵、燎疳”五個節點,結合地域年俗特點,策劃各地級市非遺過大年主題場景活動,打造多個縣(市、區)特色打卡分享點,構建起“1+4+N”的非遺過大年文旅系列活動格局。
  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為強化非遺保護傳承、營造濃郁的春節氛圍增色助力。寧夏黃河流域非遺作品創意大賽作品展銷暨非遺年貨市集匯集“非遺進萬家﹒文旅展風採”非遺創意大賽成果,舉辦非遺作品展示、非遺節目展演、非遺年貨銷售等活動,同時還將開展“非遺過大年﹒漫游寧夏川”行賞體驗大拜年活動,組成“在寧夏﹒非遺過大年”體驗導賞團,開展行走寧夏、悅賞非遺、品味年俗等活動。據悉,體驗導賞團將依次參與吳忠市“幸福到龘﹒濃情臘八”、中衛市“幸福鄉村﹒小年祈福”、銀川市“龍騰盛世﹒福耀銀川”、固原市“民俗盛宴﹒喜鬧元宵”、石嘴山市“龍耀福地﹒躍動豐年”主題場景活動並進行打卡分享,通過情景表演、現場體驗、講解互動、採錄直播等形式,增強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彰顯寧夏年俗文化的深厚底蘊,提升“在寧夏﹒非遺過大年”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文明探源 到博物館裡過大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甲辰新春之際,寧夏各級博物館推出以春節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展覽、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體驗和社教研學等127項文化活動,讓公眾通過博物館感知文物中蘊藏的豐富內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在博物館裡過大年成為新年俗。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勇敢奮進、活力無窮、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望。日前,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指導,寧夏博物館、中國文物報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博物館裡過大年”系列活動之“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展在寧夏博物館開展。該展覽匯集全國60余家文博單位的數百件龍紋題材文物和藝術品,以圖片聯展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寧夏博物館精心挑選了10余件以龍為主題紋飾的瓷器、銅器等館藏文物集中展出,讓廣大觀眾近距離欣賞文物裡的中國龍。開展當天,《來龍去脈——龍形象的誕生與演變》主題知識講座和手工制作龍形小夜燈活動同步舉辦,近百名青少年觀眾在欣賞龍、了解龍的同時,親手制作“龍”。現場還有一批身著黃馬甲的“小小講解員”穿梭在展廳中,吸引了游客的關注。來自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湖畔分校、被評為寧夏博物館優秀“小小講解員”的張珈碩驕傲地說:“岩畫是‘石刻史書’,能為大家講述寧夏岩畫,我感到非常自豪。最近我已經向60余名游客講解了4次,春節期間還將講解3次。”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寧夏博物館已成功舉辦了17屆“小小講解員”活動,共培訓近千名“小小講解員”,成為該館品牌社教活動。
  據悉,春節期間,寧夏博物館還將依托該展覽開展“八面玲‘龍’——創意繪畫大碰撞”活動,把展覽內容變成孩子們筆下生動的圖畫,激發少年兒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國際博物館界有一個理念: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擁有什麼,而在於做了什麼。博物館在利用豐富館藏開展公共教育、實現社會功能方面大有可為。寧夏各地博物館結合本地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等特色資源,推出剪紙、做花燈、做竹編、送春聯、猜燈謎等系列民俗體驗活動。其中,寧夏固原博物館推出“巧手剪春”龍年剪紙、“雕版印福”拓印等活動﹔寧夏地質博物館推出“靈龍送福”新春特輯活動﹔靈武博物館推出“我在靈武博物館修陶瓷”體驗活動﹔彭陽縣博物館推出制作中國結、學習非遺竹編畫、博物館裡尋寶等“迎新春,賀新歲”系列活動﹔石嘴山市博物館開展木版雕刻畫拓印研學活動等,均進一步豐富了服務形式,提高了公眾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武裕國表示,“歡歡喜喜過大年”寧夏2024年春節主題文化和旅游活動是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做好2024年春節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的積極實踐。“2024年,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豐富公共文化供給,著眼賡續文脈,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上實現新突破,助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最優實踐地和新時代文化強區建設。”武裕國說。(崔娜)
上一篇:
下一篇: 寧夏持續推進文旅創新升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