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叮當鴛鴦板 漫漫傳承路
發布時間:2019-12-16 14:3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2-16

  “閑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手打鴛鴦板,或贊一番英雄豪杰,或講一段生活趣事,節奏明快、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這就是山東快書的魅力。

  日前,第二屆全國山東快書優秀節目展演在山東濟南舉辦,來自全國12個省區市的33個作品參加展演。在展示山東快書藝術特性與豐富表現力的同時,此次展演也是對近年來山東快書的創演及人才發展狀況的一次集中檢閱。
  曲隨時代,藝為人民
  山東快書是起源於山東臨清一帶的傳統曲藝形式,其以銅板(即鴛鴦板)伴奏,表演風格熱情奔放、幽默風趣,至今已傳承百余年,《武鬆傳》等經典名篇常演常新。1949年6月,山東快書由高元鈞在上海正式定名,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東快書很多傳統書目都表現武鬆故事,常被外界稱為‘說武老二的’。從一部書走天下到題材樣式越來越豐富,幾十年間山東快書起落沉浮,如今迎來了一個好的發展時代。”說起山東快書現狀,從業20余年的山東快書演員栗瑞杰十分感慨。他16歲開始就在農村表演,常年扎根基層,此次展演作品《第一書記進村來》就是根據發生在農村的事例改編,再現了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真實圖景。
  由聊城市莘縣曲藝愛好者朱士國、徐慶昌、耿登朝共同創作的山東快書《撞車》從全國150多個報送作品中脫穎而出。“我們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碰瓷現象,圍繞‘扶不扶、賠不賠’等熱點話題展開構思,前後花了4個多月打磨這部作品。”耿登朝認為,曲隨時代,藝為人民,文藝工作者就是要扑下身子從生活沃土中尋找創作素材。秉持這一理念,近年來他還參與創作了《不忘初心》等多部作品,數次獲獎。
  展現掃黑除惡故事的《深夜奇案》《路打不平》,謳歌英雄人物的《三退魚》《過關》……據了解,參加展演的大部分作品皆為現實題材,且表演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參演者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
  平鋪直敘不是曲藝
  為更好地展示創作成果,今年8月,相關單位牽頭舉辦了山東快書創作表演培訓班,共有23人30件作品入圍,並遴選全國范圍內知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曲藝作家集中對入圍人員一對一輔導。
  近年來,通過抓項目、抓培訓等舉措,山東快書作品數量明顯提升,選題領域逐步拓展。與此同時,優秀傳承人才匱乏、新作品數量和質量不對等的現實問題依然存在。
  山東省聊城市曲藝家協會主席賈振鑫介紹,作為山東快書的起源地,聊城擁有廣泛的山東快書群眾基礎,傳承隊伍老中青少結構合理、發展穩固、整體向好。“從當前這門藝術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缺乏推陳出新的佳作和旗幟性的領軍人物是其發展所面臨的最大阻力。”賈振鑫說。
  在曲藝作家孫立生看來,可喜的是,當前山東快書創作表現內容與形式不斷豐富,另一方面,一些作品以說教代替娛樂價值,欠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智慧,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平鋪直敘不是曲藝。山東快書編織故事與塑造人物的夸張幽默,技巧運用的巧妙獨到,以及創作者與觀眾平視的審美立場等都是其特別之處,在傳承發展中應倍加珍視。”孫立生認為,山東快書創作必然要觀照新時代、新形勢,但還需要尊重傳統規律,避免急就章式的創作。
  《曲藝傳承發展計劃》
  為曲藝發展助力
  山東快書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和優秀作品,觀眾基礎同樣是傳承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除組織展演、培訓外,近年來,山東通過組織山東快書名家下基層、曲藝進校園和實施曲藝老藝人保護工程等,搶救性記錄130多位曲藝老藝人作品,幫助聊城市莘縣振興學校等建設“山東快書傳承示范學校”,保護了山東快書根脈,保障傳承、傳播有序。
  隨著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的出台,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及各地市文旅部門也通過舉辦非遺傳承人群研培活動、項目成果展演展示及鼓勵駐場演出、開放夜場旅游等形式,為包括山東快書在內的不同曲藝品種的傳承發展搭建平台。如在濟南舉辦的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吸引了全國各地百余個曲藝節目集中展演,其中山東快書《武鬆趕會》等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賈振鑫介紹,在聊城市,除臨清二中、莘縣振興學校等中小學開設山東快書課程外,當地還依托聊城大學成立了聊城大學曲藝研究所、曲藝理論學術研究基地,就山東快書緣起、發展及名家名作進行系統研究,為山東快書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由於說唱語言有一定地域局限性,山東快書在深圳僅在個別劇場和園子駐場演出。但人們對於它一人多角的表演形態是認可的、不排斥的。”來自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的曲藝家龍蕊蕊表示,在堅持山東快書創作的同時,她還通過參加曲藝賽事、文化交流等形式,推動山東快書在當地落戶生根。(駐山東記者  孫叢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