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依托文旅融合 為鄉村非遺注入活力
發布時間:2022-10-11 08:3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0-11

  山東是“非遺大省”。根據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前期調查數據,全省普查非遺線索超120萬條,國家級名錄186項(數量居全國第二位),非遺經營業戶120多萬家,年產值1600億元左右,直接從業人員近400萬人。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根據全省實際情況,按照保護、傳承、發展並舉的理念,強化政策引導與保障。

  2018年,《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實施方案》印發,要求各地發揮地方特色,因項目而異,因人而異,分類施策、分步實施,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推動非遺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2022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22家省直部門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若干措施》,對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做出進一步明確部署。

  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設法調動廣大基層群眾的積極性,提高大家對非遺保護的意識、技能,在增收致富的同時,營造非遺在鄉村的良好發展生態。

  過去幾年,通過集中培訓、外出學習、相互交流的辦法,山東幫助非遺傳承人和鄉村非遺帶頭人開闊眼界、增長本領。臨沂市費縣手繡傳承人卞成飛,創辦了費縣手繡實訓基地,採用“培訓+傳承”模式、“固定+靈活”就業方式,原創設計手繡作品過千種,培訓帶動1500余人就業創業,年產值800多萬元。濟南市萊蕪區傳統糊香食用油制作技藝傳承人謝梅木,建成山歌非遺園、現代有機農業庄園,帶動就業農戶超1萬家,年人均增收超過3000元。

  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山東重視非遺就業集群的打造。泰安肥城市桃木雕刻加工農戶500多家,從業人員超2萬人。比如肥城市從桃樹的種植、果實加工再到桃木的生產、打磨、雕刻,乃至後期精雕、營銷,全部實現本土化團隊運營,為鄉村增加了就業崗位。濟寧市魚台縣清河鎮依托杞柳編制,打造杞柳產業,採取“企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帶動2萬余人就業。

  近年來,山東以文化旅游融合為契機,開拓非遺產品省內外市場,為鄉村非遺帶來更大發展活力。比如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建設“老街長巷”項目,將實用性、可持續性和與非遺活態傳承的匹配度作為重點考量指標,積極打造集休閑、游覽、體驗、購物為一體的鄉土民情旅游目的地。

  同時,山東探索鄉村非遺發展新業態,推動非遺項目成為創客空間、創新工場、智慧小企業等重點服務對象和優質轉化資源,助力鄉村非遺提檔升級。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從2020年起,每年舉辦“山東非遺購物節”,依托電商平台,對全省鄉村非遺開展銷售展演,年均有1500名網紅達人和非遺傳承人在線參加活動,線上線下店鋪近2000家,打響了鄉村非遺知名度。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介紹,山東還創新設立非遺工坊,在為周邊群眾傳承技藝的同時,將非遺工坊打造成線下展銷平台和鄉村旅游體驗基地。目前,全省500多家非遺工坊成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橋頭陣地,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亮麗風景線。(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