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陝西
陝西
陝西:非遺工坊“繪”出美麗鄉村
發布時間:2023-04-24 15:48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04-24
  “早就聽說鳳翔泥塑的魅力,今天一見果然震撼,不僅有全村家家制作泥塑的壯觀場面,還有陳列館裡的各種泥塑,讓人大開眼界。在泥塑村吃、住、玩十分方便,泥塑體驗更是讓孩子流連一整天。”近日,帶著家人到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六營村游玩的張先生說。
  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組織評選的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前不久公布,陝西報送的《鳳翔泥塑:“泥耍貨”變身“聚寶盆”》《西秦刺繡:巧手繡出鄉村幸福生活》《洛南草編:小草編闖出大市場》3個案例成功入選。消息傳出後,不少人慕名到陝西體驗獲獎非遺項目,感受以非遺工坊為代表的鄉村產業振興新圖景。
  “聚寶盆”聚合產業鏈
  來到六營村,穿過鐫刻有“泥塑村”幾個大字的木制牌樓,在右首第一家的牆上就能看到國家級非遺項目——鳳翔泥塑傳習所、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非遺工坊、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等多塊牌子。這是鳳翔泥塑傳承人胡新明的家。多年來,胡新明帶領六營村泥塑人將“泥耍貨”賣出大價錢,暢銷全國各地,引領六營村朝著多元發展的方向奮進。
  “新明泥塑工坊已累計開發設計創作新的泥塑品種60多項。目前,工坊聯合加工生產農戶68戶,有工人35名,年產泥塑等各類手工藝品10萬多件,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1萬多人次。”鳳翔區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工坊還舉辦專題培訓班8場次,培養了300多名學徒,為1300多名實習學生、殘疾人等授課120余課時﹔解決118人就業,安置脫貧戶及殘疾人就業6人,帶動相關產業幫扶人員46名,就業人員月收入達到4500元。
  近年來,鳳翔泥塑在當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非遺+旅游”的發展模式,帶動了一批像胡新明這樣的“守”藝人,推進了非遺產業發展。六營村更是利用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順時應勢、深挖廣掘、創新實踐,形成了非遺產業促進鄉村旅游、鄉村旅游帶動非遺產業的文旅鏈條,通過走出去交流和展覽、請進來舉辦文化節等方式,助推其走上深化文旅融合發展的“快車道”。
  “六營村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稱號,年接待游客220萬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3000萬元。”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六營村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時代賦予的中心任務,更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應有之義。”
  草編編出國際市場
  在大多數地方,玉米皮屬於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但在商洛市洛南縣群眾靈巧的手中,它們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品。
  走進洛南縣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大門,記者迎面看到的是廠房裡堆疊在一起的玉白色草編搖籃。編織工們腳邊放著一盆玉米皮。他們嫻熟地取皮、編織,不一會兒,就制作出一個個精致的搖籃把手。在大秦嶺南麓的商山洛水之間,在全國草編搖籃產銷行業之中,“洛南草編”如今已不僅是一個響當當的外貿產品品牌、非遺傳承品牌,更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助殘解困品牌。
  洛南縣巧手工藝品公司依托“洛南草編”非遺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該公司非遺工坊採取“公司+合作社+非遺傳習所+培訓學校+生產基地+農戶+外貿企業+電商平台”的非遺傳承和生產經營模式,硬是將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麥秸稈、玉米苞葉草編產品遠銷到了日本、歐美、中東等地區。近3年來,公司年均實現銷售收入2500余萬元,在洛南縣及山陽縣、丹鳳縣等地擁有草編生產基地21個,取得國家注冊商標和外觀專利10項,組織草編技能培訓200余場次,學員達1萬余人次,帶動老、弱、殘6800余人從事手工編織。
  “2017年,一個長期合作的美國客商因為對草編工藝感興趣,專門來到合作社實地考察、洽談業務。在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牽線下,洛南草編還曾前往哈薩克斯坦參加展出。我們的草編產品超過一半都出口到國外。”該公司的創辦人屈軍俠說。
  目前,洛南縣是國內草編嬰兒搖籃的三大產地之一,屈軍俠創辦的企業是陝西唯一出口型草編嬰兒搖籃的加工企業。
  “非遺+”繡出美麗鄉村
  寶雞市千陽縣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民間手工技藝西秦刺繡歷史久遠,千陽縣南寨鎮在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重要傳承地,近年來,千陽縣堅持“合作社+繡娘+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
  “千陽縣先後創辦了太陽鳥、仟惠刺繡專業合作社,讓240多名留守婦女參與制作刺繡產品。合作社採取‘合作社+繡娘+農戶’的經營模式,統一設計、剪裁、發料,統一樣式、標准、質量,統一銷售、核算、計酬,充分解決了群眾技術、款式、銷售等問題,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抱團發展。如今,千陽縣年銷售刺繡產品70多萬件,產值800萬元。”千陽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千陽縣有省市級非遺傳承人3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人、市級“西秦巧娘”8名,20多人的110多件精美作品在省市獲獎,成為受市場歡迎的品牌產品。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聚焦西秦刺繡高質量發展,不斷改進刺繡制作工藝、設計理念,注冊‘千陽西秦刺繡’商標,輻射帶動從事刺繡制作人員超過1.5萬人,實現產值超過1.5億元,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千陽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千陽縣將持續壯大刺繡產業規模,開發更多刺繡文創產品、旅游刺繡體驗項目,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任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