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2年聚焦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专题_131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民族音乐数字化平台建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2-03-04 16: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晓霞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04

  

讲述人:刘玉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作为十三届文艺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如何运用我的专业特长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传播方面给国家献计献策、参政议政,通过弘扬民族音乐来增加文化自信,是我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工作。

  2018年,第一次当选政协委员,我感到欣喜和荣幸。能站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去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抢救性保护传承,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大了。

  我从事民族声乐演唱实践已有30多年。到各地调研时,我总是随手拎一个小型录音机,带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在老乡家里一住就是好多天,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民间老艺人珍贵的口传心授旋律。到目前为止,我收录、整理的第一手民歌资料已经超过了两万首。

  结合我多年来一些经历和感悟,我深深地体悟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乐是人类心灵直接感知世界的一种普遍体认形式,也是民族文化传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语言。因此,经过认真思考,我将自己提案的题目定为《中国应筹建中国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平台》。在提案中,我建议建设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以及中国文献战略储备库,从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

  之后几年,我陆续提出了《赋予录音制作者广播权和公开表演权的提案》,呼吁全国人大继续加快《著作权法》的修订历程,保留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第四十三条中的内容,赋予录音制作者广播及公开表演获酬权;《关于搭建歌舞艺术国际交流平台建设规划的提案》,建议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为圆心,打造“一带一路”艺术团以及艺术融合推广、主题作品创排、教育板块延伸、国际艺术节举办等国际化综合艺术产业,搭建新时代歌舞艺术国际交流平台,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国际艺术交流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非常重视,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1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也不辱使命,在各类艺术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且行之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希望今后能通过基层的调研采风不断丰富我们的数据库,通过对版权保护的改善进一步把艺术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现代音乐制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民族音乐的制作形式和传播方式更加适应时代的变化,让中华文化精髓在世界范围内获取借鉴、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扬更为便利。

  今年,我的提案仍然与“中国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平台”有关。现在除了文化和旅游部及其直属单位开展的中国民族音乐数字化平台建设之外,国内很多专业音乐学校及相关院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展了各有特色的数字化工作,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建设有“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上海音乐学院与上海图书馆联合建设了“上海音乐数字图书馆”等,但大家各自为战,我希望通过今年的提案,各数字化平台能够实现共享,为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研究者提供方便,使其真正受惠。(刘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