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文化 >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让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工匠精神”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2018-03-22 10: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3-22

  中国文化报记者张婧 薛帅报道: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从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字三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大国期盼?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再次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何谓工匠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认为,工匠精神是专心致志的精神,是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心无旁骛的工作态度,是使工作达到尽善尽美的先决条件。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可以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完美极致,同时可以改善“中国制造”的形象。工匠精神还可以促使工作者各司其职,安心工作,促进社会平稳和谐。

  骆芃芃认为,文艺界应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中国有如此浩瀚的传统文化资源,有众多的传统工艺门类,而诸多工艺门类都曾诞生‘大国工匠’,他们将毕生精力用在磨炼、精进技艺上,用在创造被世人所景仰的作品上。艺术家的工匠精神应该一以贯之、一脉相承,被后辈所学习、推崇与传承。”骆芃芃说。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带来了《关于设立“大国工匠奖”的建议》。魏学峰在建议中指出,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引起强烈反响与关注。回顾历史,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上广为人知并大放异彩,除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精美器物也功不可没。“工匠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历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魏学峰认为,目前已有的奖项不足以囊括品类繁多的技能,特别是带有“绝技”性质的技能。因此,他建议设立“大国工匠奖”作为国家技术和技能的最高奖项,以此鼓励工匠们坚守工匠精神,踊跃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今年两会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历史性盛会。大会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而要完成这些新使命,开创新局面,就更需弘扬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生产调度科科长许燕妮等6名代表围绕工匠精神联名提出建议。“新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中国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支撑‘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动力。”许燕妮等代表指出,工人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和保障。“希望相关部门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完善评选制度,提高奖励标准,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让广大一线员工能够潜下心来,努力成为工匠,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获得收入上的提升。”许燕妮说。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建议,国家应该为加快建立国家职业教育工匠培育制度提供宏观性法律框架,明确政府、企业、学校等重要办学主体培育工匠精神的法律责任,制定工匠文化进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的政策、制度、实施方案与措施。同时,完善工匠文化传承创新和工匠文化育人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在专业设置、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实习实训,评价考核等环节,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新模式。“要以现代学徒制为体制基础,创新现代学徒培养模式。企业要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考核标准。政府要引导并转变社会就业观念,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李世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