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各地活动
各地活动
“非遗在社区”——2018年“文化和自然 遗产日”上海非遗系列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8-06-12 10:14 来源:文化上海微信公众号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文化上海微信公众号 2018-06-12
  6月9日上午,“非遗在社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主会场活动在上海大世界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副市长翁铁慧,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局长于秀芬,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杲云出席活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领导,大世界非遗传承推广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市非遗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文广影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农委、市工商局、市卫计委、市教委、市民宗委、市商务委、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文联等委办局的领导,以及黄浦区委、区政府领导,传承人代表、文物保护工作有关单位代表、全市各区文化(广)局、市属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有关高校的专家和众多市民代表参加活动。
  在主会场活动仪式部分,展映了上海非遗传承保护宣传短片,与会领导先后为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服务点授牌,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颁证,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上海)颁证,为“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上海)颁奖,并由5位国家级传承人共同启动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在社区”全市集中展示活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代表颁证
  
  节目展演部分,上海昆剧团、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红领巾说唱团、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向观众献上了非遗时装秀、昆曲《牡丹亭·惊梦》选段、上海说唱《美食大世界》、舞蹈《滚灯人的心愿》等精彩节目。
  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聚焦“染、织、绣”,帮助传承人将非遗的内涵、技艺、元素,跨界融入时装,自信地走向国际时尚舞台。这台非遗时装秀在6月5日北京恭王府举行的非遗研培计划上海高校成果展开幕式上演出,网上直播浏览量超过1700万。
  上海昆剧团献上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惊梦》选段。 
  上海滑稽剧团演员徐世利退休十多年以来,坚持在社区教学,教孩子们说上海方言,唱上海说唱,至今已带教过二十余批、近六七千小朋友。在徐世利的带领下,红领巾说唱团的孩子们用上海说唱,在上海大世界描绘出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大世界。
  
  滚灯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在奉贤当地社区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家级传承人徐思燕领衔上台演绎《滚灯人的心愿》。
  在中央舞台周边,本市16个区还专门设置了“非遗在社区”成果展,邀请了海派绒绣、上海灯彩、顾绣、上海剪纸、鲁庵印泥制作技艺、金山农民画、嘉定竹刻、奉城木雕、皮影戏、扁担戏等众多长期扎根社区的国家级、市级、区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并通过展板、图文、宣传资料来展示各区推进“非遗在社区”的成果。
  “非遗在社区”项目是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发起推动、覆盖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传承传播工作。“非遗在社区”项目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尊重、保护和支持以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回归其孕育发展的社区、回归当地民众的生活,积极引导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社区常态化开展演、讲、示、教等传承传播活动,最终实现“活动有阵地、资源有供给、管理有机制、推进有保障、社区有生态、国际有影响”的目标。2018年,将以“扎根当地”“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试点先行”“资源统筹”“纳入评估”作为六项基本原则,并在6月初实现全市各级非遗传承人在市、区、街镇的文化设施布点全覆盖。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除了大世界主会场之外,市、区、街镇三级文化设施将开展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800余项,包括重点活动3项,市级活动50项,全市各类文化遗产展演、展览和体验活动121项,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活动650项,是有史以来“遗产日”全市活动最多的一年,将在6月的这个周末为市民带来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