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掠影
发布时间:2019-06-10 09: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06-10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和旅游部围绕“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这一主题,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了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除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以外,由国家图书馆、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非遗保护讲座月”“非遗影像展”“非遗演出季”等也在北京市和浙江省象山县次第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的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有3200多项。为此,本版以图片集锦的形式精选部分活动予以呈现,邀请读者一起品读活动现场的精彩瞬间。

  羊城启幕,声动南北

“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举办

中国文化报记者 卢旭 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上,演出的“藏戏+热贡艺术”《松赞干布》。

中国文化报记者 陈曦 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上,演出的“昆曲+中国篆刻”《牡丹亭·游园》。

中国文化报记者 陈曦 摄

“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 现场

中国文化报记者 卢旭 摄

  今年是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粤剧、南音等25个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今年的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齐聚羊城,通过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展现我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活动举办期间观者如潮,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声动南北。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7日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主会场展演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广东等省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轮番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丰富而鲜活的非遗体验。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于6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办。展览将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有机融合,40个非遗项目450件(套)实物展品,精致翔实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多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以及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共同呈现了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深厚的底蕴和恒久的魅力,展示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保护成果。

  与此同时,6月8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有关单位还在广州市发布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传统工艺振兴优秀案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举办了非遗保护论坛,邀请非遗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总结中国非遗保护理念、实践和经验。

  此外,广东省还举办了粤港澳粤剧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活动、扒龙舟端午民俗活动、非遗体验季、非遗进社区,以及“非遗课外时·进校园百校百场活动”等。

  解密东方智慧,传递文化自信

《非遗公开课》上,主持人李思思体验按民国时期样式复原的花轿。

中国文化报记者 赵若姝 摄

《非遗公开课》上,新疆莎车十二木卡姆艺术团表演的《且比巴亚特木卡姆》选段。

中国文化报记者 赵若姝 摄

《非遗公开课》之《提线精粹》 ,展现了木偶戏与书法融为一体的精湛技艺。

中国文化报记者 赵若姝 摄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制作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于6月7日晚在央视综艺频道黄金时段精彩开讲。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支持项目,此次《非遗公开课》在呈现非遗精品的基础上,锁定“中国非遗 东方智慧”主题,时长共90分钟,涉及包括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等在内的近20项非遗项目。

  主持人李思思担任“课代表”,分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品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清华大学教授常沙娜和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4位主讲人和11位嘉宾,联袂完成“求木之长”“厚德载物”“薪火相传”“上善若水”四个板块的非遗教学,以专家讲授、非遗展演、嘉宾互动、现场体验等方式,生动呈现非遗传承发展的鲜活实践,诠释中国非遗蕴含的东方智慧。

  影像非遗,记录中国实践

非遗影像展非遗活态展示区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供图)

传承人在非遗影像展现场展示竹刻技艺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供图)

  6月7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象山县开幕。

  非遗影像展于2018年首次举办,今年是第二届。本届非遗影像展的主题为“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主办方共征集到260部作品,较上届增长了30%,并且影片主创团队的年龄结构、专业构成呈现出年轻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会共选出主题鲜明、内容翔实、表现力出众的入围影片30部(套),并在活动期间集中展示展映。影片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个类别,集中展示了非遗千姿百态的风采,也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此外,本届非遗影像展首次尝试增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青年创作短片”和“浙江非遗影像”3个展映单元。

  除非遗影像展外,学术座谈会和高校学术展映等活动也同期举办。10余位民间文学、民俗学、电影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入围影片的主创团队,围绕“从文本到影像——当下口头传统类非遗项目的保存与研究”“节日民俗事象的影像诠释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传播”三大主题展开学术研讨,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研讨如何用镜头捕捉、记录非遗的独特魅力,以及进一步加强非遗的影像传播。

  古琴昆曲,双璧同辉

第九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的后台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供图)

《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上的古琴表演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供图)

第九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昆曲表演现场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供图)

  5月31日至6月6日,第九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于北京恭王府大戏楼和中山音乐堂上演。该活动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主办。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多年来秉承关注、挖掘传统,传承、推广经典的学术宗旨,不屈就媚俗、不盲目求新,于每年非遗演出季力邀昆曲院团、名家和当今琴坛泰斗进京展演,颇受观众喜爱和社会赞誉。今年,他们在6天时间内组织了3场昆曲和4场古琴专场演出,亮点纷呈。

  本次演出季中,苏州昆剧传习所带来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中的《葬花》《听雨》与吴镐《红楼梦散套》中的《焚稿》《诉愁》,合为四折,取名《红楼梦传奇》,共同演绎《红楼梦》的经典场面。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该项目保护单位之一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继承和发扬古琴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院庋藏的92张琴,由唐代延至民国,数量上堪称国内唯一。为传播推广“让古琴醒来”的保护理念,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在此次非遗演出季期间举办了两场《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古琴中挑出唐琴1张、宋琴1张、明琴3张,通过知名琴家戴晓莲、林晨、巫娜、杨春薇、黄梅的演奏,重现千百年前的琴音,同时结合学术讲演等方式,体现“让古琴醒来”的意义。

  讲座月,“阅”非遗

《端午诗词音乐会》上表演的童韵声声《端午民谣》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佳霖 摄

《端午诗词音乐会》上,北京联合大学德馨吟诵社表演的《梦兰亭》。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佳霖 摄

《端午诗词音乐会》上,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演奏《龙船》。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佳霖 摄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6月6日,《端午诗词音乐会》在小朋友们清脆的童谣声中热闹开场,正式拉开了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系列活动的序幕。

  在此次活动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吟诵团、北京联合大学德馨吟诵社等以吟诵、舞蹈、演奏的形式艺术化地呈现了《橘颂》《梦兰亭》等经典古诗文;古琴演奏者张罡熙、吴寒先后演奏了名曲《离骚》和《山居吟》,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为观众开展了名为《琵琶音乐赏析》的主题演讲……

  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于6月6日至7月19日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陆续推出6场活动。除《端午诗词音乐会》外,还将推出4场专题讲座和1场特别活动。巴莫曲布嫫、梁力生、杭侃3位非遗研究学者将围绕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社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开展专题讲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金荣将登台介绍精细木作技艺与红木文化艺术,探讨传统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将以“第三届老北京非遗趴——了不起的曲艺”作为收官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是国家图书馆于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推出的活动品牌。该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承办,至今已陆续举办了100余场非遗专题讲座和展演活动,成为社会大众学习非遗知识、参与非遗保护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