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模范机关 > “创建”新闻
“创建”新闻
心系戏曲艺术 情系雪域高原
——专访援藏青年文艺工作者朱丹
发布时间:2020-12-02 11:10 来源:文旅中国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文旅中国 2020-12-0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对他们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主席对戏曲事业的发展深切肯定、深情期待,谆谆嘱托对于无数文艺工作者来说犹如灯塔和指路明灯,国家京剧院青年灯光设计师朱丹,读完这封充满殷切期望的回信,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她表示:“我们艺术从业者将谨遵习主席守正创新的嘱托,做好本职工作,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在中国戏曲传统文化艺术的传帮带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作为一名灯光设计师,我将全心全意为每一部舞台文艺作品设计好光、打好光,在戏剧里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相长中弘扬戏曲艺术。”

  朱丹,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一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为了支援发展西藏的戏剧戏曲事业,自2005年以来,她先后4次援藏。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援下,西藏的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西藏文艺院团的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已可以比肩内地,尤其是戏曲专业舞台灯光设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技术日趋成熟。这其中,都烙印着朱丹的心血和付出。

  第一次援藏:上午顶着高反 下午参加演出

  朱丹的第一次援藏,在2005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迎来了第一位援藏的女灯光设计师。

  15年的时光已过去,朱丹难掩当时的兴致盎然。“2005年我带着对西藏的向往,随国家京剧院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剧组第一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高原。那是我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合作设计的第一部剧目,开启了我的灯光设计历程。”她这样告诉文旅中国记者。

  2005年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在西藏政协礼堂演出剧照

  援藏地点在拉萨,拉萨的美独一无二,天空洁净得就像蓝绸子,白云犹如锦缎上的白色牡丹花,群山翠色的绿意温润盎然,静静的拉萨河在拉萨的南部蜿蜒而过,大作家田汉在话剧《文成公主》盛赞拉萨河为“红山矗立,碧水中流”,像一条“蓝色哈达”。

  朱丹第一次援藏是在拉萨河最美的时候,然而工作起来,并非一切都那么尽如人意,特殊的气候是对朱丹的第一道考验。

  西藏经常下雨,一下雨的时候,要是走到马路上,一双白色的球鞋满是泥泞。朱丹回到住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刷鞋。

  然而,更多需要克服的则是高原缺氧。“前一刻还欢声笑语,一会儿就听到‘不好啦!’有同事高原反应晕倒了。”类似180度大转弯的突发情况偶有发生。

  高原反应直接带来了工作节奏的缓慢,“入高原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除了思维慢了半拍,慵懒与美丽赋予了这里的每一寸山和每一个人。这里人很享受生活,这里人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慢,工作不好开展,进度缓慢更是伴随而来。”

  这些一点也没有浇灭朱丹的工作热情,虽然年轻,但身处3650米海拔时,脑袋晕忽忽、身子轻飘飘是无法抗拒的反应。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作为献礼剧目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于8月28日在拉萨首演并取得圆满成功。该戏入选了原文化部2006-2007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6年中国舞美美术学会学会奖。

  “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在一起都十分开心,气氛感染人,这是团结合作带来的无穷力量。那次演出灯光任务分配,我和藏剧团的同志分工,在灯光控制室我控制常规灯,格桑扎西控制剧场面光,在观众席竟成和冯鸣控制电脑灯,舞台侧台达瓦卓玛控制换色器,我用对讲机统一指挥大家,那是高原舞台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响起的京剧锣鼓。京腔藏韵谱华章、唐蕃联姻留青史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的成功创演也是汉藏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朱丹这样回忆首演成功,字里行间难掩成就感与自豪感。

  2019年入藏:担任献礼剧目灯光设计指导

  此后,朱丹虽然没有长年驻藏援藏,但是也成了援藏的“常客”。除了2005年这次,2018年至2020年更是以每年一次的频率入藏、援藏,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投入的精力和感情一次比一次多,担子也一次比一次重。

  继2018年完成藏剧团新创剧目《藏乡情》灯光设计任务,2019年,朱丹第三次踏上拉萨这片热土,担任现实题材藏戏《高原春雷》(后更名为《次仁拉姆》)一剧的灯光设计指导。

  《次仁拉姆》讲述了西藏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和代表次仁拉姆,在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领导下,带领村民成立“朗生”互助组,自力更生开展农业生产,走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故事。作品以小见大,充分阐释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而此时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已经今非昔比。藏剧团已拥有一批专业的藏戏编、导、表演人才。崭新的藏戏艺术中心剧场矗立在蓝天下,观众席用灰色的遮尘布满满覆盖,藏式风格的台口框镶嵌在舞台前沿,满台的LED和电脑灯已跟国内一流的剧团接轨。吊杆也不是手动的,已然全部是电动,能编程序,跟十五年前天壤之别。硬件的大幅提升和朱丹的驾轻就熟,该戏于当年“十一”期间上演,成功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献礼。

  带新人:手把手带藏族小伙独立操盘大型演出

  也就是在这一年,藏族小伙旦增成了朱丹指导的第一位“新人”。虽然藏剧团硬件已比肩内地,但是软件、技术和舞美专技人才相对匮乏,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希望朱丹在指导设计好《次仁拉姆》这出戏之余,带一带旦增,希望旦增能接手灯光操作这一块的工作。

  2019年援藏,朱丹首次为旦增进行控台培训

  朱丹欣然接受了这项培养“新人”的任务。

  旦增不会写汉字,但是能听会讲汉语,还有着满腔学习的热情。朱丹半天上理论课,半天让旦增实际操作控制台,手把手给旦增示范灯光操作,带领旦增从日常的光影当中,观察光、认识光、测色温、测照度,对比一天不同时候的光效。让他少走弯路,操作更为规范,戏剧演出编程速度更快。这次援藏结束,旦增的灯光控制台的技术已经有所提高,对光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今年5月,朱丹第5次入藏,进入藏戏艺术中心剧场,对新编现实题材藏戏《次仁拉姆》进一步打磨提高。来了以后,朱丹跟藏剧团领导沟通,请求他们大胆地启用旦增当该戏的操盘手,朱丹全程辅导保障。

  2020年朱丹(右)、旦增(中)、达娃卓玛(左)在《次仁拉姆》演出前,对光编程

  对于操盘这么大型的演出,旦增信心不足。朱丹鼓励他:“你可以的,我会在旁边,你不会的地方手把手教你,再不会我会亲自上手。再不行我编完你仿照我的再编一遍。”就这样,一个按键一个按键地开始,一个命令一组按键地练习。结合剧目,朱丹这位经验丰富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先去排练场录完像,再带着旦增开始对着录像进行初步空编、演练。

  朱丹因材施教,耐心、真诚、细致,旦增学得刻苦认真、一丝不苟。刚开始朱丹嘴里跟念经似地说着控台命令,旦增敲打着控台键盘,他经常敲到脑子缺氧,一片空白,朱丹也经常念到口干舌燥,嗓子发炎,咳嗽不止,出了剧场还满脑子都是控台命令在打转。

  这样的强化训练非常有效,旦增终于把整台演出的程序编下来。接下来是合成的关键阶段,结合旦增的情况,朱丹把控制台切换到AB场模式,手动和自动时间自由结合,“师徒”二人一起探讨,以简单的字母、符号来表示,就这样旦增顺利完成了控台。接下来的彩排、演出自然变得非常顺利。

  “要学会并适应这种直接快速的演出模式,一般要经过大学4年学习,还要有几年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到剧团直接参与控台。但是这样有针对性的全是干货的学习方式,与单刀直入式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强化训练,暂时化解了实际演出过程当中用人的恐慌。这种人才的快速培养模式除了要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外,同时也离不开文化和旅游部“订单式”文化援藏的好政策,部里、团里等等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朱丹总结带“新人”的经验。

  “有人说,援藏路是一条献完青春献子孙绵绵不断的路。我虽然没有长年驻藏援藏,但是陆陆续续五度进藏,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投入的精力感情一次比一次重。记得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张治中副厅长说,一日援藏,终生受益。而我想说的是,一次援藏、终生爱藏。”

  朱丹这样总结了她在拉萨河畔、布达拉宫脚下难忘而又幸福的文化援藏经历。(王庆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