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年聚焦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专题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安徽省政协委员王建涛:以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1-03-04 09: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1-03-04
  编者按:进入2021年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各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有不少是来自文旅系统基层的工作者。他们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关注民生民意,也带来了文旅工作者的心声与诉求。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本报撷取地方两会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建议,予以刊发。

安徽省政协委员王建涛
  过去一年,安徽省政协委员、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建涛结合本职工作,一直坚持开展工作调研,为自己履职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文化界别的政协委员,他最关心的就是与自己岗位密切相关的公共文化事业,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从第一次参加安徽省两会到今年,他提出的提案、建议都是和公共文化相关的。近期,王建涛更加关注的是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如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问题。
  对于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王建涛认为,现阶段,虽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文化的完善和发展。
  “在人员队伍建设上,现阶段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安徽省基层文化人才的紧缺问题。”王建涛谈到,目前全省基层文化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要求,且绝大多数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主要精力不能专注在文化工作上,人员队伍极不稳定。王建涛提到,安徽省基层文化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匮乏。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文化行业的转型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及时更新,而现有的基层文化从业人员数量都不能保证,专业素质也就成了问题。此外,王建涛说:“人才评价是影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之一。”安徽省基层文化人才在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受到制约,影响人才向基层文化行业流动。
  王建涛建议,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落实基层文化机构编制名额,杜绝挪用文化工作者编制名额现象;建立更加稳定的公共财政政策,保证基层文化工作者经费。基层地方政府要把文化事业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起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人员经费,从而确保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稳定。
  王建涛认为,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他表示:“面对基层文化人员业务基础薄弱、专业能力不强、人员不足等问题,安徽省图书馆一直以来努力践行社会责任,根据基层文化工作者业务需要开展面向实际的培训,培训内容由重知识学习向重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变,培训方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与远程教育、现场实操等先进的教育手段结合的方向转变。”
  关于安徽省公共文化供给,王建涛认为,供给主体相对单一是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足。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尤其是有效供给存在很大问题,公共文化供给的区域差异也很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假性过剩”现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的质和量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依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关于如何优化公共文化供给,王建涛建议,构建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切实完善各方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真正将各类社会力量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供给主体根据需求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以满足群众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能够投放到应该投放的领域,从而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的放矢,避免群众感觉身边到处都有公共文化资源却又得不到自己喜欢的文化资源的现象发生。
  王建涛认为,应加大力度,逐步消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公共文化基础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强区域性差异情况调研,有针对性地消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区域差异。同时注重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应加大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子书报刊、数字影视剧等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并通过基层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从而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共数字文化供给。(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