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年聚焦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专题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
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
发布时间:2021-03-08 12:02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2021-03-08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
  “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深挖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把大运河建设成历史文化充分彰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和文体旅游设施齐备、风景优美的文化旅游长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朱晓进说,大运河是线性世界遗产,数以千计的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两岸,众多古村名镇依河而生。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不仅能将运河两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成为展示运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人文走廊、生态绿廊、休闲长廊,还能以线带面,极大促进运河流域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目前,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朱晓进说,一是建设与管理标准不统一,造成已建成的绿道、体育休闲公园等设施使用功能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廊道的作用。沿线违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随意侵占河道岸线绿道,部分建成的绿道甚至成为附近小区居民的停车场。此外断头路多、通行标识缺乏,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和体育健身运动设施配套不足。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不应仅仅具备通行功能,而应承载“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幼儿乐园”等多种功能,使老中青妇幼都能健步悦骑,各有所乐,因此建设思路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环境整治和道路建设上,一定要考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体育消费等各方面需求。三是房地产开发对大运河风光带景观视觉破坏严重。由于历史原因,运河风光成为卖点,一些房地产开发推进到大运河沿岸,严重破坏大运河自然景观。
  为此,朱晓进建议,加强国家层面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做好大运河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控制性详规。加强运河文化的系统性发掘、研究。按承接国际性赛事标准建设绿道,并统一分割骑行、步行线,有条件的地方分别建设亲水步道和自行车、旅游大巴专用道。
  朱晓进建议,注重文化和旅游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推动大运河由地理空间转变为文化空间;积极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休闲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特色文化产业;以活动、赛事促大运河绿道建设和完善,扩大影响力。
  朱晓进建议,加强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基础性服务设施建设。运河沿线各省文化和旅游、体育部门,可配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在大运河绿道沿线,结合居民居住情况和文化体育活动需求,规划并逐步建成一批服务设施齐全、对居民免费开放的文化体育休闲配套设施,将大运河建成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备的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绿色长廊。此外,要规范旅游标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增加一些旅游导引、标识和解读,增加大运河的文化和旅游辐射面。
  朱晓进建议,保护好大运河重要的天际线和景观视线。对大运河景观视线廊道及天际线进行整体保护,视线廊道内要避免出现大体量、不协调的高层建筑,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拆除破坏大运河风貌的建筑物;大运河周边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建设,保证大运河水体岸线及周边地区的公共性与开敞性;重视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植物景观空间上的规划与设计,将不同观赏季节的植物搭配组合形成具有时序性、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视觉廊道景观。(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