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年聚焦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专题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湘西州政协副主席石红:
我对旅游业推进乡村振兴充满信心
发布时间:2021-03-08 12:29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2021-03-08

  “这次来北京,我带了土家织锦服饰,用苗绣工艺做的丝巾、手拿包、资料袋,还带了茶叶和湘西特色小吃。”作为土家族委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每年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都习惯从家乡带一些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不过,在石红看来,这些特色产品在今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要向大家展示我们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成果。同时,这些特色产品也是我们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
  “2013年,十八洞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2020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369元。”双龙镇十八洞村是石红联系帮扶的27个村之一,她见证了这个曾经的产业空心村发展蜕变的历程。“现在,十八洞村有种植、养殖、苗绣、乡村旅游等多个产业。”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这个苗族村寨的脱贫之路指明了方向。“我们在精准上下功夫,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起特色产业。”石红说。经过多年探索,如今的十八洞村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道路,成为中国精准扶贫对外交流的窗口。
  石红说,旅游业是湘西州推进精准扶贫的一大特色产业,已发展为湘西州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有很强的带动性,为湘西脱贫攻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对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推进作用充满信心。”
  今年全国两会,石红带来了6份提案,其中一份关注的是“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石红说,湘西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因为贫困落后,非遗传承人大多靠口口相传、带徒弟的方式传承技艺,不少绝技因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或已经过世而面临传承困境。她建议,加大对非遗传承的支持力度,建立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更有信心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把这些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可以为旅游注入更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