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从“三低三少”看大竹县的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05-05-27 16:34 来源: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 2005-05-2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大竹县文化馆、图书馆、川剧团等国有直属文化事业 的产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缓解国拨经费压力,改善单位职工福利待遇,推动 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1994-1998年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大竹县的产 业收入总体上是利润低,速度增长慢,发展波动大,分布不平衡,呈“三低三少”的 特点。

    一、起点低,收入少。

文化单位对文化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缺乏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准备 不足,对文化经费的需求仍停留在等、靠、要的层次,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到来时,只 得仓促“应战”,牺牲血本,让位经营。大多靠出租门面,提供有偿服务或经营录像 、茶馆等本小利微项目。投资少,风险小、起点低、收效微。1994年在市场经济起步 确立后,年收入仅13.2万元。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年收入17.5万元,5年之累 计收入才102.7万元。

    二、规模低,增长少。

    从1994年至1998年产业收入累计增长量为4.3万元,年平均增长0.8万元。在三个 文化单位中,除川剧团年收入在11万元以上,文化馆、图书馆最高年收入不过23万元 元。仅够支付2-3人一年的工资,更不用说投入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稳定低,效益少。

    95、97两年产业收入分别达到20.8、29.5万元, 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外, 96年98 年两年又大幅下滑,96年仅比95年增长0.9万元,98年则急速回落,负增长12万元。这 充分说明原有的经营项目根本不能适用市场发展需要。由此可见,大竹县的文化产业 还停留在较低级,较原始的层次。文化馆主要依靠为应景式、节庆式的文化活动提供 有偿服务来增加收入,图书馆依赖门面出租创收,剧团仍依靠舞厅、茶馆等老项目打 天下。因此,大竹县文化产业还没有上升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或根本就不能称为 “文化产业”。要在2000年把大竹县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奋斗目标,发展文化 产业是重要的一环。再则要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只依靠政府拨款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那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全面 、快速的发展。

1、高起点规划。 各级文化单位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谋划全 局,着眼未来,统筹兼,顿,全面安排,着力开发高起点高回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2、针对需求,立足本地,抓住特色搞好开发。 开发我区文化产业要立足长远, 充分发挥人文优势,资源优势人文资源如“哈儿文化”,特色文化如农民吹打乐,大 巴山文化等。

3、充分发挥系统优势, 开发自身产业资源,加强横向和纵向经济的发展。文化 系统覆盖面宽,但由于长期各自为阵,信息不灵,导致市场狭小,只能靠舞厅、录像 、书刊等老项目苦撑局面。因此文化系统要打破单位之间封锁,向兄弟县市学习,发 挥资金、人才、信息的大循环,靠大循环促进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