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在党的十五大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九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一、艺术事业
1.艺术表演团体
北京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包括了京剧、评剧、昆曲、话剧、曲剧、河北梆子、儿童剧、交响乐、歌舞、曲艺、杂技、木偶等12个艺术品种。
2000年国内演出场次6162场,比"九五"初期增加了1244场;国外演出场次1712场,比"九五"初期增加了1253场;演出收入2264.6万元,比"九五"初期增加了1048.9万元;增长幅度86.3%;实现增加值3656.8万元,是"九五"初期的1.47倍。
在改革的推动下,艺术表演团体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艺术自身的发展。"九五"时期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察性比较完美统一,受到广泛好评的作品,如京剧《风雨同仁堂》、《宰相刘罗锅》、《圣洁的心灵》、话剧《风月无边》、《阮玲玉》、曲剧《茶馆》、《烟壶》、儿童剧《山那边》、《想变蜜蜂的孩子》、《雪童》、杂技《唐人百戏》、现代舞《红与黑》等剧节目分别荣获"文华奖"、"文华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杂技《顶碗》、《空竹》、《软钢丝》等节目名扬国内外。同时还拥有一批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人才。
2.艺术表演场所
北京市现有艺术表演场所25个,拥有一批老字号戏院及长安戏院、评剧剧院、七色光儿童剧场等具有现代装备的多功能剧场、影剧院。
2000年艺术演出场次2088场,观众112.6万人,艺术演出收入765.3万元,分别比"九五"初期增加了677场、23.1万人、287.9万元。
二、公共图书馆事业
2000年底我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其中:少儿图书馆5个,比"九五"初期增加了3个少儿图书馆。从业人员共计1080人,馆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有3个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以上,现有藏书767.1万册,全市平均每人拥有藏书0.59册,图书流通次数320.2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395次,61.7万人参加,财政补助拨款8682.5万元,比"九五"初期增加了6414.1万元,增长了282.2%。购书费由"九五"初期的391.7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914.1万元,增加了522.4万元。
三、群众文化
"九五"期间我市已形成了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农村集镇文化站、图书室等比较健全的活动体系。全市文化馆22个,文化站255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84个,举办展览798个,组织文艺活动5382次。我市已形成了"五月鲜花"、"夏日文化广场"、"金秋十月"、"春节庙会"等覆盖全市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其中《迷人的秧歌》、《红扇》、《快乐小丫》、《欢天喜地》等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金奖,为北京市赢得了荣誉。少儿京昆、独唱、合唱、民间工艺、书法、摄影节目等不但在全国占有优势,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比赛和交流,成为传播友谊的民间使者。
四、电影事业
2000年底我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236个,电影院77个,其中:专业电影院19个,票房收入9566万元,观众人次873万人,人均票价15.14元,上座率0.09%。96年组建了新型电影发行机构----"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了过去由市电影公司一家实行垄断发行的状况,97年又组建了新型制片机构----"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结束了我市没有制片机构的历史。相继推出了《离开雷锋的日子》、《国歌》、《背起爸爸上学》、《共和国之旗》、《红色恋人》,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其中《甲方乙方》创当年国产影片全国最高票房收入,《离开雷锋的日子》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大奖,受到广泛好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在"九五"期间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独特发展道路,集音像、影视、广告、期刊、演出于一身。自96年起推出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宰相刘罗锅》、《红岩》等一批颇受各界好评的作品。
五、文化市场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市文化市场迅猛发展起来,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底拥有文化娱乐场所1564个,其他文化经营机构306个,文化稽查机构22个。为了规范文化市场,使之健康有序的发展,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文化市场正在逐步走上活泼、健康、有序、繁荣的发展之路。
二十一世纪已经向我们招手,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下,北京市文化事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二001年四月
上一篇: 四川省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艺舞台异彩纷呈 |
下一篇: 四川省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