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西省文化市场快速发展经费短缺制约市场监管职能发挥
发布时间:2006-04-17 14:11
来源:
编辑:yin
信息来源: 2006-04-17
2005年度山西省文化市场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6387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874家、网吧2461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921家,营业性演出单位83家,从业人员30323人,注册资本1348626千元,固定资产1125203千元,营业收入935667千元。从统计结果看,山西文化市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文化市场在整顿治理中繁荣发展。虽然我省文化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经营单位的违法经营现象还比较突出,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总量、从业人员、固定资产、营业利润都有了较大增长,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善,说明我省文化市场正在逐渐走向健康发展有序繁荣道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盘活文化资产存量、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文化市场发展仍不平衡,有待于进一步调整结构。一是地区不平衡,即较发达地方与欠发达地方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例如太原市的网吧占全省总量的20%多,而朔州市却不足全省总量的3%,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仅占全省的7.6%,且分布稀少、规模偏小。二是行业不平衡,如娱乐场所和网吧过多,演出场所和电影院线短缺。
三、文化市场连锁经营单位有了大的发展。 “网通家园”、“绿洲数字文化广场”、“自由空间”、“绿色动力”、“山西得一图书音像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山西邮政音像连锁公司”、 “山西国美音像有限公司”等文化市场连锁经营企业已发展连锁店300多家,这些连锁经营单位在硬件建设、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为文化市场的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将积极改变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散、滥、小、差的状况,优化文化市场结构。但在大力发展文化市场连锁经营的过程中,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已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并不多,如网吧连锁经营门店95%以上全是新设立的。
四、管理机构经费困难难以适应对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实行有效的管理。全省文化市场管理稽查机构的年度收入合计仅为16741千元,工资勉强维持,而管理着全省近7千家经营单位,且各地新闻出版等部门在省以下基本上没有专职执法队伍,图书、电子出版物等相关执法职能基本上都由各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行使,经费短缺问题已成为市场监管问题的瓶颈因素。随着文化市场监管任务日趋加重,而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伍建设滞后、文化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职能的正常发挥。
五、文化市场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首先是统计数字不准、漏报现象较多。娱乐场所经营业主以个体经济为主,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个别经营者对报表存在顾虑,拒报、瞒报现象较为普遍,造成统计数据缩水,很难真实反映全省文化市场的实际情况。
总之,山西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加就业机会,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讲,山西文化市场仍处在发展阶段,农村文化市场和大众化场所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山西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 徐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