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十五”时期南京文物保护成果显著(之二)
发布时间:2006-06-05 14:16 来源: 编辑:yin
信息来源: 2006-06-05
(接上期)
三、 加大文物保护维修力度
“十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文物建筑物进行保护性维修。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从1982年开始,为配合城市建设及南京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南京城墙及周边环境进行了重点维护,分阶段完成维修长约17公里,累计投入资金超40亿元,2004年获得建设部颁发的“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年来南京市主要对博物馆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护,结合明孝陵申遗对徐达墓、李文忠墓进行了环境整治,针对碑刻风雨侵蚀,重点维护了阳山碑材石刻、南朝陵墓石刻等,完成方山定林寺塔加固,维修了宋瑛墓、勃泥国王墓、郑和墓。
2005年对南京城墙玄武门至解放门段、月牙湖公园段、中华门瓮城北门等进行了维修,并完成太平门至琵琶洲段城墙维修设计、招标工作;对南朝陵墓萧憺墓石刻、萧秀墓石刻、陈霸先万安陵石刻进行维修保护及环境整治;维修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溧水县长乐桥等;对7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及丛葬地进行了环境整治;对郑和墓园进行了环境整治。
“十五”初期结合城市建设加大对明清建筑的保护,将南捕厅15、17、19号的甘熙故居完整保留下来,完成南捕厅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一期工程,使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馆舍面积由930平方米扩大至4522平方米,二期正在筹划中。“十五”末由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组织实施罗廊巷17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保护工程,筹建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目前已进入搬迁居民工作,一个展示太平天国文化艺术的殿堂即将诞生。
2005年方山定林寺塔纠偏加固工程、南捕厅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一期工程获得江苏省文物维修优秀设计奖;长乐桥维修工程获得江苏省文物维修优秀技术奖;童寯住宅维修工程获得江苏省文物维修优秀组织奖。
四、 考古发掘及学术硕果累累
“十五”期间考古工作硕果累累,2004年龙江宝船厂遗址的成功发掘,作为国家文物局年度十大考古提名项目,该考古以出土的实物及图片展示了明代宝船的辉煌成就,真实地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印迹及对我国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现作为遗址公园对世人开放,永久保存。2004年度重大考古发现南京大行宫六朝建康都城遗迹的出现,弥补了只有文字记录没有确切遗址对照的历史,为南京城建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都城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作为重大考古项目江宁建中宋墓(疑似秦桧墓)、牛头岗商周遗址、薛城遗址、东晋温峤墓、溧水县土墩墓群等考古发掘项目的开展,为了解南京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05年为配合城市建设,抢救性地完成了江宁区将军山明代沐英家族墓(沐瓒夫妻合葬墓)、明代都知监太监杨庆墓,六合区雄州大型汉代城址、清代鲍虎墓,溧水县留下村春秋时期土墩墓、东屏镇土墩墓,高淳县固城镇明墓、漆桥东汉墓,白下区明故宫遗址等49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标本900余件。
“十五”期间文物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版发行专著、论文300余部(篇)。专著《六朝风采》、《金与玉•十四——十七世纪中国贵族首饰》、《南京市博物馆藏印选》,《六朝石刻话风流》,《六朝文物》,《太平天国王府》,《太平天国文化》,《南京历代风华》,《拉贝传》,《月下读史》、《梅园守望》,《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论丛》等,论文《南京织造府局遗址考古发掘记》,《郑和与江苏——江苏郑和遗迹考述》,《南京城墙及其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军事防御作用》,《明都南京城墙营建、布局及内瓮城综述》,《论周恩来领导艺术的基本特征》,《论周恩来领导的国统区抗战文化的先进性》,《对所谓太平天国女书钱币的质疑》,《太平天国败亡一百四十年祭》,《走进九十九间半》,《南京传统民居保护与合理利用》,以上仅列部分专著及论文,这些出版读物为读者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为文化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工作,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在建设“文化南京”的基本框架下,南京市文化(文物)局将继续贯彻文物保护方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总纲,以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紧紧围绕法律法规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地下文物保护,强化博物馆体系建设及安全技术防范,整合文物资源,积极发展公益文物事业。在此期间将对博物馆场馆古建筑进行维修,完成罗廊巷17号太平天国壁画馆项目,启动南捕厅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二期工程和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原址维修保护工程,进一步做好南朝石刻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南京城墙的维修与保护,筹建南京近现代优秀建筑博物馆,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配合有关单位抓好秦淮河两岸的文化带建设等工作,通过十一•五规划方案的实施,南京文物工作将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