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首届“群星耀天山”
群众才艺大赛圆满结束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泛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活动的通知》(新党发【2009】4号) “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在全疆各地普遍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精神,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音乐家协会、自治区美术家协会、自治区摄影家协会、新疆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新疆电视台少儿频道、自治区文化艺术学校、乌鲁木齐市群艺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文化馆负责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于2009年4月—8月在全疆各地和乌鲁木齐市进行了初赛、复赛和决赛。大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主办部门、承办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尤其是于8月13日—8月20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复赛和决赛,成为继“7.5”事件后,在全疆率先开展的规模最大,内容丰富,影响面最广的大型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对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抚慰心灵,营造团结、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
“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是继新疆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和“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之后,推出的又一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为此文化厅专门制定了《“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实施方案》和各项赛事的“实施细则”,2009年4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自治区老龄办共同下发了《关于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的通知》,全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各级宣传、文化、文联和老龄办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赛出水平、办出特色”总体要求,各地都开展了针对大赛的各项宣传组织工作,石河子、塔城、巴州、克州以及克拉玛依等地的文化部门及时转发文件开展组织赛事活动,截止到6月30日全疆各地参加活动的各族选手近5000人。
为确保大赛保质保量,赛出水平、办出影响,大赛组委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并不断调整完善活动方案,2009年5月4日、8月7日,分别召开了两次“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新闻发布会,对大赛的整体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发布。2008年8月13日,在乌鲁木齐新中剧院举行了“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的启动仪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施生田、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和副厅长李建军、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瓦依提江·吾甫尔、自治区老龄办副主任宋海渭等领导及全疆500余名参赛代表参加了仪式。正是因为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此次大赛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立足基层的突出特点,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二、活动组织策划井然有序,涌现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和创新作品
2009年2月,自治区文化厅就举办“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活动提出了具体方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肯定和自治区文联、自治区老龄办的积极响应,3月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和自治区老龄办分管领导组成的活动组委会;4月,在全疆下发了《关于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的通知》。各地、州文体局接到通知后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基层单位参与活动,截止6月30日,全疆13个地(州、市)共上报各门类节目(作品)1800余件,参赛人员5000余人,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近80岁,参赛人员包括了少儿、成人和老年三大组九个门类,参赛选手有工人、农牧民、干部、学生、离退休人员、军人、和残疾人,参与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真正是“群星荟萃”。
由于受“7.5”事件影响,原定于2009年7月20—25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的复赛、决赛延期举行。文化厅领导多次召开紧急协调会议,对活动的主题、方案和时间等进行调整和修改。2009年7月30日,大赛组委会下发了补充通知,决定将活动定于8月13日-20日举办,活动主题突出“歌颂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新疆,感恩伟大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通过大赛充分展现我区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大赛分为少儿、成人、老年三个大组,项目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共计9个类别,同时,为确保大赛安全有序,大赛将场地进行了调整。大赛于8月13日-19日在乌鲁木齐市新中剧院、工人文化宫、兵团猛进秦剧团等地进行了表演类节目的复赛和决赛;2009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联播做了专题报道了大赛盛况,并采访了部分演员和观众。此次大赛儿童声乐组有一位13岁牧区盲童朱尔别克·铁列吾汗参加了大赛,8月21新疆经济报报道了这位13岁牧区盲童。望着这个从牧区来的盲童,很多人投去了敬佩和尊敬的目光,还纷纷伸出温暖之手,大赛组委会免去了他的报名费并给他送了一部MP3音乐播放器,住宿的宾馆还派专车送他去赛场,选手们主动给他让位。8月18日,朱尔别克·铁列吾汉穿着红色的演出服,登上了决赛舞台,当纤细灵巧的双手,飞快地拨动着冬不拉琴弦,那清亮而有弹性的嗓音,刚刚唱出了第一句,全场立刻有了阵阵热烈地掌声,比赛结束后,他荣获了银奖。8月24日,新疆金雪莲中老年艺术团的老年朋友们,他们用少女般的苗条身姿,艳丽华贵的民族服装,薄纱下,羞涩的脸庞散发着迷人的光彩。音乐中,她们如一群圣洁的天使,像一团跳跃的火焰,旋转着、飞舞着,跳出了老年朋友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儿童舞蹈《迪力哈拉吉》、老年男子舞蹈《我心中的罗布人》、古筝弹奏《茉莉花》和歌舞《群星耀天山》等一批优秀作品也在这次大赛中脱颖而出。
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经专家评审,共有400副获奖作品于8月15日-19日在自治区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览,参观群众近万人,一些观众还在留言簿上留下的许多宝贵的意见和鼓励。
本次大赛共评出音乐、舞蹈、美术等各门类作品金奖113个,银奖228个,铜奖326个,优秀奖415个,园丁奖104个,创作奖3个,组织工作奖52个。
三、加强宣传报道工作,认真落实相关工作,扩大“群星耀天山”赛事活动的影响力
近年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自治区文化厅等单位自2002年起,先后在城区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在乡村开展了“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和“一乡一队文化人才”示范工程。至此,我区群众文化活动已形成了村、乡、县(区、市)三级互动的良好格局,逐步打造成了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这些群众活动通过多年组织宣传和积累,涌现出了一大批群众文化人才和文化能人。通过才艺大赛这一活动,充分发挥这些文化人才和能人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推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新骨、新作品,通过有组织、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传、帮、带,培养起一支支不走的“乌兰牧骑”,进一步推动新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同时,首届“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的举办更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繁荣我区群众文化创作,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为参评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做好前期准备,同时也是借助这一平台,让我区各族群众用文艺这种方式展示新疆6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展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构建和谐新疆的美好心愿,因此做好大赛宣传报道工作意义重大,为此5月4日、8月7日先后召开了两次新闻通气会,邀请区内外新闻媒体参加,及时向新闻单位发布大赛的组织进展情况以及各地在大赛中涌现出的感人场景和突出事例,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都在黄金时间和重要版面对大赛做了相关报道,新疆电视台、新疆教育电视台、乌鲁木齐市电视台在大赛期间还专门播出了“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专题宣传片,以此进一步扩大大赛的影响,天山网、新丝路网对大赛的赛事还进行了实时在线,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等疆内报纸对大赛都进行了持续不断地跟踪报道,据统计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专题、图片达88篇,使“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在疆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为使大赛具有影响力和持续性,组委会聘请专业人员设计“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标识,还专门创作了“群星耀天山”主题歌曲和电视宣传片,在团结剧场、自治区博物馆以及各赛事场地悬挂大幅宣传海报,进一步扩大大赛的影响力。
群众文化活动对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鼓舞士气、营造稳定、和谐、有序、发展的社会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7?5”事件发生后,举办全区范围内的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参与人员之多,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大赛的顺利举行,对于凝聚人心、净化心灵、抚慰创伤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此次活动也是全区文化工作者对于当前维护稳定的大局的具体行动。此次大赛,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厅认真组织策划了“群星耀天山”的各项具体活动方案,还重点细化各项赛事的具体安全、消防和各项组织方案工作,对内对外加强安全保卫,包括工作人员、参赛选手的出行安全、人员的食宿行等方面问题,确保整个活动万无一失,圆满的完成自治区“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的各项工作。
首届“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圆满的落下帷幕,作为继“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 “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自治区着力打造的又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宣传、主题内容、规模形式和具体实施等方面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今后文化厅将进一步通过组织开展这项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调动基层群众文化骨干力量的积极性,发现优秀人才、推出优秀作品,将“群星耀天山”作为自治区常态化的一项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坚持不懈的办出水平、形成特色,为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基层文化工作做出积极努力。
二○○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