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财务司考察灵山梵宫以借鉴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经验
发布时间:2011-07-22 10:36 来源: 编辑:财务司
信息来源: 2011-07-22
 

   为对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吸收大型文化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按照欧阳同志指示精神,财务司饶权、中国美术馆谢小凡等五位同志组成调研小组,于201176日至8日赴无锡考察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会址——灵山梵宫。调研小组与无锡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灵山公司)、无锡市文广新局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了灵山梵宫在设计构思、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调研小组还一并考察了无锡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院及在建的无锡市大剧院等文化设施。

   灵山梵宫于2005年筹建,20069月开工,200911日建成投入使用,工期约2年。工程总面积7.2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梵宫主体为白色退台式建筑,东西对称布局,面宽150米,进深180米,顶部为五座金色莲花形单层塔,按照“五方五佛”的格局错落排列。灵山梵宫定位于“论坛会址、艺术殿堂、旅游奇观、心灵归所”四大功能,在为大会提供会务功能的基础上,还包括佛教艺术展览、佛教题材演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以及特色餐饮服务等使用功能。梵宫内部建筑空间相互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同时大量采用了东阳木雕、敦煌壁画、扬州漆器、景泰蓝、琉璃、温州瓯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装璜构件,从而从内部装饰上体现了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灵山梵宫所在灵山景区定位于佛教文化主题景区,规划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由灵山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公司董事长由灵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任。景区一期工程灵山大佛和二期工程九龙灌谷分别于1997年和2003年建成,三期工程灵山梵宫建成后,极大地提升了灵山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9年,灵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突破2亿元,位列江苏省单一旅游景点门票收入榜首,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30亿元。截至2010年底,灵山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

   灵山梵宫作为一处“从无到有”的旅游景点,较好的融合了宗教主题和文化内涵,从功能定位、设计装修、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宣传营销,始终贯穿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品牌意识,成功打造了“灵山胜境”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回报,是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虽然灵山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在建设管理等方面相对灵活便捷,但仍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成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灵山梵宫的建设管理由公司董事长亲自负责,公司还专门选聘了一批专业素质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了基建办公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基建办公室主任因此被评为“党员先锋岗、建设功臣”。灵山公司也强调,加强人才保障,成立一个高素质的基建管理班子,是工程组织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贯穿“精品意识”。灵山梵宫从策划初始就提出了“创造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口号,在施工中更是精益求精,先后有100多名国家级和上千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参与在装修建设,确保体现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最高水平。梵宫圣坛的LED灯光系统与“鸟巢”并列获得“2009年度国际照明一等奖”。

   三是设计师与专家沟通顺畅,充分实现了设计效果。宗教和文化是梵宫的特色,也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特点,灵山公司专门聘请了大量宗教界和文化艺术界的专家,设立了创意总监和艺术总监,建立了300多位各领域精英组成的“灵山书院”提供决策咨询。专家们从设计策划阶段就与设计团队充分沟通,反复推敲使用功能和设计效果,完善设计细节,从而保证了设计意图最终能够得到体现。

   四是运营团队提前介入,实现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无缝衔接”。灵山公司在工程建设阶段就提前确立了今后的运营管理队伍。运营团队从设备安装阶段就开始介入,熟悉管网系统和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因此,工程甫一竣工管理团队就能立即接手,维持运营,保证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无缝衔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