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
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
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两大展览共庆中法建交50周年
发布时间:2014-03-20 10:34 来源: 编辑: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信息来源: 2014-03-20
    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位于巴黎市中心卢浮宫一翼的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隆重推出两个与中国有关的大型展览——“装饰艺术博物馆中国珍品展”和“法国漆器的秘密:马丁漆器展”。两个展览同时开幕,为中法建交庆祝文化活动再添新意。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应邀出席了2月12日举办的展览开幕式。

  中国珍品展聚艺术精品

  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1869年,该馆前身中央工业应用美术协会曾短期成立东方艺术博物馆。1882年,装饰艺术博物馆成立后,通过购买或接受收藏家、古董商和艺术爱好者的捐赠、遗赠等方式,使得其中国藏品不断增加。中国藏品主要有瓷器、丝织品、铜器、景泰蓝器等。


中国珍品展现场


描摹中国瓷器图样

  本次馆藏珍品展是该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藏品的大规模亮相,占据该馆2层和3层“研究画廊”的全部12个展厅。从展品年代上看,主要是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物,也有上古青铜器和当代作品等。从种类上看,囊括了宫廷用瓷器和外销瓷器、丝织品和服饰、家具、漆器、铜器、景泰蓝器、玉器、玻璃器、文房用品、海报、玩具等。展览反映了中国人从古到今在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品位和工艺水平。

  除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自身藏品之外,该展还展出了在巴黎开设店铺不久的中国设计品牌“上下”出品的家具和手工艺作品。这些具有强烈历史传承意蕴和当代气息的作品,传达出中国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活力。新中国成立后的宣传海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最新电视广告片等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特色,吸引观众的目光。

  中国珍品展自2月13日至6月29日对公众开放。

  马丁漆器展呈文化交融

  与中国珍品展相呼应,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在其最豪华的临时展览场地——中厅推出“法国漆器的秘密:马丁漆器展”。该展与德国明斯特漆器艺术博物馆合作推出,展出近300件展品。这是首次以文物展览形式系统梳理和研究“马丁漆器”。


马丁漆器展品


马丁漆器展现场(摄影:苑大喜)

  据该展览显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已经懂得运用漆这一天然材料,取其粘着性强、防腐、防潮、耐热等特性。由于制作过程漫长、复杂,使得漆器始终是一种奢侈品。16世纪起,欧洲人迷恋上了来自远东的漆器,认为漆器代表着华贵和精致。17世纪末,他们开始研究如何仿制中国漆器。在巴黎出现了一些漆器作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丁兄弟的作坊。由于名声越来越大,“马丁”逐渐成为法国漆器仿制技术的代名词,最后成为所有在法国生产的漆器的“品牌”。

  色彩丰富是法国漆器的特点之一。漆器上的亚洲风景、人物和场景一度盛行,后来逐渐发展到绘制本土艺术家,如布歇等的画作。马丁漆广泛应用在木器、金属器、银器、陶瓷等各种材质的器物上。器物的形状、大小也各种各样,小如梭子、线圈、首饰盒,大如屏风、家具、马车等。18世纪,欧洲人喜爱艺术,一如喜爱科学,展品中有不少科学仪器和乐器都以马丁漆绘就。马丁漆绘的马车和轿车成为各国王室争相订购的奢侈品,仅巴黎就有不下200家这种制造车行。这次展览使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的中厅变成了豪华马车和轿车的“停车场”。

  马丁漆器展自2月13日至6月8日向公众开放。2013年,该展曾在德国展出。

  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的这两个大型展览都是有相当分量,列入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名录的文化活动。展览体现了历史上中法文化的交汇和交融。今天,中法作为文化大国,仍然在相互吸引,相互学习。展览现场,观众熙熙攘攘,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拿着画笔,照着展品,在绘画本上描绘器物的纹饰;一些少年儿童饶有兴趣地观赏中国孩子的玩具和他们看的电视广告。有理由相信,中法文化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够创造出更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