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8’——莱茵鲁尔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德国开幕。这是迄今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图为在驻足观看展品的德国民众。冯雪珺摄
举行“中国8”展览开幕式的库珀斯米尔勒现代艺术博物馆外,悬挂着宣传旗帜。冯雪珺摄
8座城市,9家博物馆,120余位中国艺术家,50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5月15日至9月13日,“‘中国8’——莱茵鲁尔中国当代艺术展”(简称“中国8”展览)在德国莱茵鲁尔区举行。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博物馆汇集展览。
“中国当代艺术丰富了国际艺术生态”
“中国8”展览总开幕式日前在德国杜伊斯堡市库珀斯米尔勒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西格玛·加布里尔到场为开幕式剪彩。该展览由德方发起并出资,德中两国民间共同策划。
谈起策划初衷,德方策展人之一、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兼库珀斯米尔勒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瓦尔特·斯迈林表示:“我们想要打造一场鲁尔区艺术之旅。在这场旅行中,人们可以参观一系列博物馆,同时体验中国艺术的多样性。”
距离开幕式开始还有半小时,博物馆宽敞的展厅内已是摩肩接踵。环顾四周,人们皆盛装出席,既有特意赶来的德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也有更多自发前来的民众。“‘中国8’展览对本就喜爱艺术的鲁尔区民众而言,无疑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博物馆工作人员普拉策克告诉记者。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艺术生态,使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开幕式上,加布里尔表示,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展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展览在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多样性的同时,也为德国鲁尔区带来了机遇。鲁尔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成为德国艺术的中心,但这一优势平时总被忽视或低估,“‘中国8’展览成为这个地区的人们重新认识自己优势的契机”。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各方对中国的关注也在加强。“这次展览不是两国的官方交流项目,而是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自筹资金做的项目,目的是向德国观众全面介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虽不长,但其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并成为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突出力量。”
“参展作品是了解中国发展的窗口”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承载美学思辨的载体,更是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拥有510万人口的鲁尔区城市圈,正在经历从传统工业中心成为现代艺术中心的转型;经历转型发展的中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并被艺术家体现在了作品中。在这一“转变”的共性下,“中国8”展览将成为德国与中国,乃至欧洲与亚洲间的一次文化对话。
对此,加布里尔表示:“‘中国8’展览唤起了德国人去了解这个与德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的好奇心。这些艺术作品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活力,主题包括家庭传统变迁、大都市生活等。这种自我融入的表达方式,折射出传统烙印下的当代中国,这正是我们迫切希望了解的。”
“中国30多年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给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迁,同时也为文化艺术提供了生长空间和发展动力。艺术家们通过视觉表达,为德中民众的对话搭建桥梁。”史明德说。
杜伊斯堡当地艺术家多萝特·因佩曼向记者说道:“这些作品本身能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是了解中国发展的窗口。从这些作品纯粹、自由的表达方式上,我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良好生态——这对不了解中国艺术环境甚至有所误解的西方民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中方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着重展现当代艺术的中国表达方式。“不管观众是否去过中国、了解中国,都能感受到中国创作的蓬勃活力和艺术智慧的生机,感受到中国社会充满活力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感受到中国在文化上建构起来的新生态和新氛围,消除盲点甚至偏见。”
一名叫霍斯特·奥博登布什的观众特地从20多公里外的小城赶来杜伊斯堡观展。他向记者表示:“人们可以通过展品来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变迁。这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传统的中国文化如何与当代发展发生碰撞与融合——这种思考本身,就能让人们对中国当代社会萌生兴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