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博物馆管理讲座现场
5 月11日至15日,由中国文化部、荷兰驻华大使馆、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国际文化合作中心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荷兰关于美术馆、博物馆管理系列讲座项目”在北京开展。闭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的38位学员满怀喜悦地接过承载着丰厚收获的结业证书,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的一幅幅照片,则是一周以来中荷文博界人士深入交流的生动呈现,以及中荷两国诚挚友谊的真实记录。
荷兰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其在博物馆、美术馆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荷兰梵高博物馆、莱茵沃特艺术学院均为世界知名的文化艺术机构,在博物馆和美术馆管理、展览策划、市场推广等方面更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
系列讲座中,梵高博物馆总策展人埃德温·贝克尔、梵高博物馆藏品与保存负责人基斯·梅拉克尔、莱茵沃特艺术学院高级讲师鲁本·斯密特、莱茵沃特艺术学院展览开发讲师保罗·阿瑞斯担任主讲人,分“藏品保护和管理”和“展览项目开发”两个主题单元对中国学员进行了培训。4位荷兰专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领域实践经验,如埃德温·贝克尔自1992年即担任梵高博物馆策展人,组织过一系列知名展览。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工作坊、赴美术馆实地考察调研等丰富手段及科学设置,荷兰专家将国际前沿的藏品保护方案、政策及策展理念“倾囊相授”。
参加项目的学员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新疆画院、山西画院、四川省诗书画院、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等32家国内文博机构,均为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他们所在的单位也囊括了全国性和地方性机构,以及公立和私人组织。
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梁彦民表示,荷兰老师的上课形式让人耳目一新,结合实际案例的详细阐述便于理解,让大家开阔了眼界。“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一个博物馆都应有自己个性的追求,都应明白自己建馆的宗旨,除了藏品的保护和研究,还有社会服务。”
河北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王国明说,参加培训让他提高了认识、增长了见识。“荷兰在展览开发方面先进的管理理念、美术馆整体的运营体系等给我们很大启发。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
来自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览部的年轻学员说,此行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荷兰专家在策展时的“以人为本”导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将这一理念进一步贯彻其中。
事实上,在最后的作业验收环节,学员们分小组的精彩陈述让荷兰专家们也激动不已。鲁本·斯密特说:“中国策展人的清晰思路和成熟理念让我震惊,我们其实是互为老师、相互促进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活动承办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细致周到的服务。据北二外党委书记冯培介绍,本次项目,全校共有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党校办、国际交流合作处等12个部门、近80人次参与其中。北二外以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统领,在利用人才和语言优势为推动中荷文博领域合作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促进自己的国际交流合作。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蒲通表示,这次系列讲座是落实中荷文化部签署的《2014年至2017年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重要内容。“博物馆、美术馆保存了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作为两个均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中荷在博物馆界开展交流与合作对两国人民分享优秀文化成果、增进两国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荷兰驻华大使贾高博把该项目称作中国和荷兰博物馆和美术馆交流的一个里程碑,认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国际培训。“一周的时间里,博物馆和美术馆界的业界翘楚交流了经验、想法和理念;这也给来自梵高博物馆和沃特学院的专家一个机会,来了解中国博物馆界和美术馆的发展情况。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但文化交流就是有这种力量,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对参与项目的中荷人士来说,讲座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家交流的终结。正如荷兰国际文化合作中心中国部主任莫妮卡·卡朋特所说,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中国、荷兰在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领域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