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中国文化部、四川省文化厅和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资助,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国艺术家联合创排的现代舞剧《断层线》时隔2年重返新西兰,在有百余年历史的惠灵顿歌剧院倾情上演。新西兰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玛嘉札,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World of Wearable Arts,WOW)艺术总监乔森,中新友好协会惠灵顿分会、前驻华大使鲍迈克,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新方院长陈雯,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方遒及文化处负责人袁媛等嘉宾出席观看。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7万余人丧生。震后,四川乐山现代舞团创排了舞蹈作品《手·重生》。2010年10月,墨尔本艺术节艺术总监施乐在访华期间被该作品深深打动,特邀新西兰著名编舞萨拉·布罗迪与该团在此基础上共同创造舞剧《断层线》,打造一部跨越国界的心灵力作。2011年2月,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遭受6.3级地震,180人丧生,将中新主创人员的心拉得更近。2012年,该剧在墨尔本艺术节首演一炮打响。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该剧先后参加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艺术节、奥克兰TEMPO艺术节、纳尔逊艺术节,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艺术中心连续演出8场,所到之处均引起强烈反响。
演出剧照
舞剧《断层线》由序、地震来袭、坚持与放弃、结尾四部分组成,融合了西方现代舞和中国传统民族舞,丰富呈现了地震中人们的生离死别和乐观豁达的情感。舞台上,演员们通过走、跑、跳、转等肢体语言的流动组合,配合沉重黯淡的灯光,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人类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的惊恐,灾难面前人们的脆弱、恐慌与坚强,以及人们相互鼓励、共同唤起对生活希望的不息精神。
舞剧编排中大量借用太极、中国民乐等元素,巧妙自然地运用了川剧、“雄起”、“血战”等独特的四川语言,更加凸显该剧的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据介绍,本剧的舞蹈演员全部来自四川,他们都亲身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有的演员家乡在重灾区,对舞蹈所表现的复杂情感,有更多的感染力。该剧既是对逝者的追忆,更是对所有曾经关心、支持、捐助灾区人民的感恩;既是一首对逝者的哀歌,更是一首激动人心、歌颂人类不息生命精神的颂歌。
编舞萨拉·布罗迪等与演职员合影
在惠期间,艺术团还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六·一”招待会,为新西兰小朋友们献上了“变脸”等精彩节目。另外,《断层线》此次大洋洲巡演的站点还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和堪培拉。
艺术团的表演在使馆“六·一”招待会上深受小朋友喜爱
艺术团在使馆“六·一”招待会上作精彩表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