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榛、卢燕、奚美娟等中外著名表演艺术家及嘉宾以多国语言共同宣读《中外影视译制与传播国际合作倡议》。孙明泉摄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时下热议的话题之一,“红地毯”和开幕式之外,备受电影爱好者注目同时也是业内人士仍在热议的,是电影节开幕式前夕,在百余位中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乔榛、卢燕、高醇芳、奚美娟等以多国语言共同宣读了《中外影视译制与传播国际合作倡议》。它是“2015年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的重要成果之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影视专家在几天的研修班上深入交流,堪称中外影视译制合作史上的一次盛会,也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增添了一个亮丽的专业板块。
为加强中外影视译制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长效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中国影视作品全球译制合作的高端人才队伍,提高中外影视作品跨语言互译的规模、层次与质量,文化部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本届电影节期间联合举办了“2015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 作为首个由中国发起以影视译制合作为专题的高级别国际会议,此次研修班消息发布以后,在全球影视译制界引起了热烈反响。2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关注中国影视作品译制的专家、导演、影视制作与发行机构负责人纷纷报名。
早在电影节开幕之前,6月11日、12日,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土耳其、埃及、突尼斯、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关注影视作品译制的专业人士就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齐聚一堂,就中外影视译制合作的现状前景、工作规范、机遇挑战及合作方向等话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为使更多的中国电影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市场,同时也让更好的国外精品走进中国,数十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在研修班上畅所欲言,分析现有译制中的问题,提出了所在国的市场需求及合作意向,为共同推进中外影视译制发展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6月13日,中外专家“移师”上海电影集团五号棚,文化部部长助理刘玉珠先生、俄罗斯通讯部副部长沃林先生等先后致辞,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外影视译制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影视文化的交流。中国著名配音艺术家乔榛先生、奥斯卡奖评委卢燕女士、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女士等十数位中外嘉宾先后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中外影视合作交流,提升影视译制水平。
6月14日,为了能让影视译制引起优秀翻译者尤其是广大青年团体的重视,参加研修班的部分嘉宾还专程走进上海的高校与大学生交流互动。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修所的包澄章博士,来自台湾地区的资深配音演员石班瑜,以及来自韩国的中国戏曲研究专家金顺姬教授、美国的中英译制导演迈克尔?别克斯等,就有关翻译、配音、制作等问题,与大学生们现场互动,气氛十分活跃。专家们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能够译制更多更好的作品,共同传播优秀文化。
综观几天的研修班历程,无疑取得了“四大成果”:一是专业研讨成果。来自美国梦工厂、迪斯尼等全球一流译制与配音机构的首席专家首次与中国最资深的电影译制机构——上海电影译制厂知名专家以及各国影视译制代表共同分享、比较中外影视作品译制专业流程的异同,在诸多学术问题及合作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二是项目合作成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约旦MEN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水脉》与美国AETN电视台成功签约;上海电影集团《西藏的天空》达成与美国公司的合作计划,北京墨责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若邻公司签署了关于新媒体视频译制、推广和人才培训的合作备忘录。此外,中国文化译研网、中国翻译有限公司、北京墨责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英华博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推进国际影视译制人才培养、提升国际影视译制的专业水平等议题联合发布了《中外影视译制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三是机制建设成果。由中国电影集团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电影频道、上海电影集团、埃及尼罗河电视台、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等30多家中外影视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外影视译制合作产业联盟倡议书》在此次研修班上正式发布,为拓宽国际影视产业链条上制作、翻译、配音、发行、贸易、传播、教育等环节的合作通道奠定基础。四是平台建设成果。以“中国文化译研网”为代表的全新网络媒体平台启动,与全球多语言受众直接对接的中国影视多语种项目资源库建设以及中外影视译制人才跨国合作的“线上线下联动培养平台”,让更多优秀作品能够借助国际化网络协作平台和本地化人才培养机制,迅速突破语言瓶颈,更好地走向世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