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非洲学员陶艺培训班”结业展在浙江省文化馆开展,持续一周。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李莎、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副调研员苑大喜出席观看了展览。
在观看了展览后,李莎表示,非洲学员们在浙江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们的艺术才情和淳朴性格已深深印在浙江人民的心中。苑大喜评价本次结业展将更利于促进中非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中非文化的互通搭建良好的平台。相信学员们能将在中国的所见、所学、所感带回非洲,让非洲进一步了解并认识中国。
本次结业展展出的作品中,绝大多数是非洲学员们在浙江期间学习、创作的成果。有融合中国元素和非洲本土特色的陶艺作品,也有新学成的小件南宋官窑作品。除非洲学员作品外,还有一部分是中方授课老师的作品。
学员们收获结业证书(摄影:李晨韵)
学员作品展示(摄影:陈政)
开幕当天,冒着高温和大雨,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观众易女士指着一件刚果(布)罗伯特的一件作品惊讶地问:“为什么花瓶上插了这么多筷子呢?”罗伯特解释说:“这些筷子代表了我印象中的杭州,因为在杭州,我和筷子初次相遇了。”
此次非洲学员陶艺培训活动,是文化部为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兑现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对非文化承诺的一个重要举措,由文化部外联局、浙江省文化厅共同主办,浙江省文化馆承办。10名来自布隆迪、刚果(布)和加蓬的手工艺者于6月15日—7月29日赴浙江进行为期45天的陶艺培训。
浙江省文化馆会同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组织了很强的师资力量。非洲学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领略到绝妙的南宋官窑制作技艺,了解、学习了现代瓷器装烧技术的改进及装烧窑具的多种形式,学习了电动拉胚、修胚、泥条盘筑、跳刀纹等常用的现代陶艺制作技艺。
中国老师的高超技艺和良好品德赢得了学员们的赞扬。来自布隆迪的学员波利菲司说:“中国老师不仅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同时指出问题并耐心解释原因,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加蓬的克里斯蒂安娜感慨地说:“我们的老师太棒了!不仅在学习上让我们收获颇多,生活上对我们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
目前,文化部已在全国设立了4个对非培训基地,先后举办过武术、动漫、陶艺、刺绣、竹编、声乐、文物修复等多种形式的对非培训班。浙江省文化馆作为首批“对非培训基地”,已多次承接文化部对非培训项目。通过中非各方的共同努力,“对非培训基地”正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