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星期日,凯旋街道三辅街社区的刘大妈雷打不动地又来到区文化馆,因为“丝网花班”又免费开班了。刘大妈说:“自从退休后,我就和几个老邻居一起来文化馆学剪纸、丝网花编织,有时还跳跳舞,离家近还不收费,这么好的文化生活哪里去找。”在区文化馆,像这样的公益性免费培训班还有拉丁舞、健身舞、国画、书法、声乐、器乐等。
近年来,宽城区本着“自强奋起、拼搏争先、创新兴业、和谐共进”的宽城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不断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建成,基层文化骨干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格局。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10分钟文化圈: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加强文化建设,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新格局,是宽城转方式、调结构,打造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有效路径。
在加快北部新城建设,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处于从传统老工业基地向消费型城区转型的宽城区,高瞻远瞩,超前布局,举全区之力,开历史之先,大力度投入公共文化建设,使宽城区一跃成为魅力四射、宜商宜居的文化强区,以“二馆一站一室”为标志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率先达到国家创建标准。
2008年,宽城区委、区政府顺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势,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设了使用面积3800平方米的文化馆新馆舍。目前,宽城区文化馆在软硬件建设上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已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志性单位,更引领了全市县(区)级文化馆的办馆方向,创建了全市县(区)级文化馆的工作标准。
就像刘大妈一样,很多宽城居民都惊讶于文化馆功能的变化。56岁的杨阿姨对文化馆赞不绝口:“印象中,以前社会上各种文化培训机构的培训都是收费的。现在可好了,不花一分钱,想唱就唱,想跳就跳,而且环境设施这么好,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2011年9月18日,宽城区文化馆通过了国家文化部、吉林省文化厅的验收,长春市文化馆中唯一一家国家一级馆的桂冠花落宽城。
文化馆馆长董虹介绍说:“现在文化馆每周的培训、彩排活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个排练厅每天都要迎接2至3个文艺团队,并由专业辅导老师亲自带团指导。只要你有这方面的爱好,不需花一分钱,就可得到专家或大师的指导。”
在全国大力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宽城区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11个街(镇)综合文化站,58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实现了综合文化站100%全覆盖,文化站(室)的建成使用在全区形成了“10分钟文化圈”,一些街道的文化站都已成为省、市、区亮点工程。目前,全区10街、1镇、72个社区村已经普遍建立起场地达标、设施完善的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广场等文娱活动场所。
三级联动:特色文化品牌亮点纷呈
目前,宽城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抓特色、增亮点、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本区文化资源优势,广泛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积极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入手,初步形成了以文、图两馆为龙头,以街(镇)级综合文化站为纽带,以社区(村)文化活动室为支撑的三级联动、区域共建、运转有序、服务高效、立体交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既覆盖了全区百姓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交织出了一个最受百姓欢迎的文化空间。
宽城区以文化惠民为主线,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全市亮点。为丰富全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先后成功举办了宽城区百姓心连心艺术团巡演、宽城区文化体育节、书香宽城读书节、喜迎十八大专场文艺演出等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宽城人风采,提高了城区软实力;充分调动民间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全区每个街镇都打造一支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演出团队。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馆办团队,其中,民乐团、吹打乐团、女子筝乐团、满族秧歌队等特色团队已成为全市知名品牌;再就是发挥宽城区百年文化积淀的优势,挖掘培育区域特色文化。举办了那志强水墨无笔画个人作品展,为传统武术项目八极拳提供免费服务,还成功申报已有160年历史的董家关东纸贴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宽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目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了群众文化服务普及化、街镇文化服务品牌化、重点文化服务精品化。
如今,兴业街道的文艺联盟民乐团、凯旋街道的海狮艺术团、新发街道的老年健身街舞队、柳影街道康乃馨艺术团、飞扬艺术团、团山街道长山社区艺术团、群英街道长盛社区艺术团等,已经成为全市群众文化团队的知名品牌。这些文化专干就像一粒粒种子,散布在全区的社区、楼群,带动全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着区内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处处绽放文化之花,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主题鲜明:百姓参与热情高涨
“幸福宽城”的打造,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激发了宽城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兴业街道双利社区的张大爷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社区文化搞得特别好,我们这些老年人也有地方去了,不闷的慌了。”
宽城区以文、图两馆为核心阵地,积极推进“十街一镇”的文化建设,传统武术引人入胜、满族秧歌推陈出新、书香社区层出不穷、健身舞蹈花开遍地。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联姻、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携手、军旅文化与社区文化共建、特色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形成了“社会参与面广、群众响应率高、内容持续创新、城乡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兴业街道更以文化活动种类多、文艺团队规模大、精品项目水平高的特点领跑全区,创造了颇具引导作用的“兴业模式”。
前年,宽城区以“幸福宽城文化年”为主题,举办了元宵节秧歌大赛、宽城区百姓心连心艺术团巡演、幸福宽城公益演奏会、宽城区书画艺术作品巡展、宽城区职工运动会、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场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承办了“书香长春”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利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以及已建成的街镇综合文化站等场所,免费为农民工子女、环卫工人等困难群众放映电影30余场。宽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发展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宽城的文化软实力。
骨干引领:培育群众文化中坚力量
宽城区通过公开招聘和吸纳文化志愿者等形式引进专业人才。区文化馆提出“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理念,一方面努力充实自己的人才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人才;一方面还充分调动民间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在全区每个街镇培育自己的特色文艺团队。
各馆办文艺团队的团员全部来自辖区内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文化骨干。团员首先自愿报名,经过一个培训周期后,团队项目负责老师将组织业务考核,综合各方面因素,择优录取到各团队中来。在团队管理方面,文化馆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各团队建章建制,在文化馆辅导干部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强调团队自治、民主管理,充分体现出文艺团队寓教于乐、人际和谐的特点。
在公开招聘人才的同时,区里还广泛开展文化人才培训,提高基层文化骨干的业务水平。区文图两馆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500余次,全区现有各类业余文化团体50支、近万人。
宽城区文化馆馆长董虹说:“培养群众文化中坚力量,并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大奖,其初衷最重要的还是发挥这些群众文化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文化中来,让群众文化的支持者更多、参与者更多、受益者更多。”除此之外,馆内还要求各专业辅导教师每周要有一天下基层、进社区辅导、调研,每人全年面向基层服务不少于60天,并开设了10个项目的培训科目,每年培训周期为6个月。为了确保送去的文化服务群众喜欢,文化馆还建立了业务干部对接各街道社区文艺队,上门服务指导的工作机制。包括馆长、副馆长在内,宽城区文化馆共有18名文化专干,每年年初,这些文化干部都会申报带团、培训、参赛的工作计划,全员实行项目制管理。这一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全情投入打造“一街镇一品牌”的宽城特色文化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宽城区10个品牌团队整体艺术水平提升很快,已经成了省市区群众文艺舞台的中坚力量。全市的百姓健康舞大赛、新秧歌大赛、百姓大舞台等,到处都活跃着宽城区文艺团队的身影,这些群众文艺团队已经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中坚力量。
创新机制:文化改革活力彰显
发展创繁荣,改革增活力。宽城区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了机制,增强了活力。
当下,宽城区以形成长效机制为切入点,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区政府下发了《宽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宽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任务要求,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同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确保工作经费逐年增加,并规定每年文化发展资金增长幅度应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区政府充分调研,认真研究情况下,出台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让文化工作人员有了自己的尚方宝剑。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原来的宽城区文化稽查大队改名为宽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编制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5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后,从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网吧、游戏厅、出版物市场、演出市场、印刷企业、休闲娱乐、演艺市场等文娱场所进行了规范整治,避免了文化市场经营的不正当竞争。2012年,宽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先进集体”、被长春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为社会文化主阵地、体制改革重点,如今的宽城区文化馆,宽敞明亮、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排练室里歌舞交融、书画展厅翰墨飘香、群文干部热情洋溢、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到处可以看到市民们热情参与的身影,到处可以体会到和谐兴旺的文化氛围。经过体制改革,宽城区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干劲十足、信心倍增,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响应“文化强国”行动的号召,以新馆舍为阵地,将文化服务向街镇、社区、乡镇延伸,不断推进文化馆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进程。2012年9月,宽城区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来源:吉林日报)
上一篇: 重庆市北碚区建成全国首个示范数字文化馆 |
下一篇: 庐阳区文化馆免费开放后又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