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成为文化馆事业发展新起点
发布时间:2014-12-10 14:45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12-10

   对于全国的文化馆人来说,9月11日是一个不会被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在位于北京的友谊宾馆内,200多名文化工作者欢聚一堂,虽是来自四面八方,却像是回到了同一个家。他们见证了这个“家”的诞生——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天下群文是一家”,文化馆行业终于结束了“群龙无首”的历史,开始迈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主持会议,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王孝谦宣读了批复文件,文化部办公厅主任于群宣读了协会常务理事名单。在此前召开的中国文化馆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代表们表决通过了协会章程、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其后举行的第一届一次理事会上,投票选举张彦博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宏为常务副理事长兼法人代表,颜芳为秘书长,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在会上对协会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至此,文化馆站领域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缺乏行业管理制约文化馆发展 

  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部队,从剧院到广场,那些闪耀着公共文化服务之光的地方,都活跃着文化馆人的身影。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文化馆队伍覆盖面广、人数多。如何更好地凝聚这支庞大队伍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馆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方面的骨干作用,一直是文化馆人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各级文化馆站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相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相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文化馆站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一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缺乏加强文化馆站建设的自觉意识,没有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摆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政府主导责任得不到落实、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二是文化馆站基础仍然薄弱,设施落后、经费不足、资源不够丰富、人才匮乏的状况普遍存在。三是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比如缺少文化馆站发展的专项法律,还没有建立免费开放资金正常增长机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服务手段单一、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制约服务效能提升的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行业发展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行业内加强沟通交流、探索解决,但各地文化馆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说,“现在,各地都在探索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在这种交流中找到文化馆发展的共性和自己的特色、优势,这就需要全国性的沟通合作,可是谁能牵这个头呢?” 

  “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文化部很多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经过很多中间环节,传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已经过了很久,一些会议精神也因此传达得不那么准确深刻,我们是市馆尚且如此,再到区县乃至街道,这种信息不通畅的情况就更突出。”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馆长贾磊说,“如果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来引领,是不是就可以结合文化馆实际,直接对接文化馆,省去中间环节,更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效率也就明显提高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部门通过扎实调研制定政策以及各地积极探索外,建立交流平台和沟通机制至关重要,中国文化馆协会可谓应运而生。 

  全国群文界的重大喜事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主要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党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落实这些要求,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发展公共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全国有那么多的文化馆站,他们是基层文化队伍的主力军。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行业的领军组织,行业组织的很多职能由文化行政部门代办,客观上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而中国文化馆协会的成立,解决了这个问题。”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说。 

  中国文化馆协会是由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其他行业公共文化机构,文化企业,艺术类大专院校,相关社会组织,以及具有相关经历、专业技术资历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致力于服务文化馆相关机构及其工作者,引导文化馆事业科学发展,是文化馆行业交流和服务的平台、党和政府联系文化馆相关机构及其工作者的桥梁。 

  “这是全国群文界的一件重大喜事,填补了行业空白,也是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于协会的成立,有着多年群文工作经验的辽宁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康尔平很有感触,“行业的事情,应该由行业专业机构来推动。政事未分,让政府的事情越来越多,精力越来越不够用,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现在协会成立了,可以通过行业管理,带动全国文化馆界的发展。” 

  不负各方的厚望与期待 

  在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大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对新成立的协会寄予厚望。他希望以协会建设为切入点,最终在公共文化领域逐步建立政府规划布局、政策指引、运行监管、考核评估,公共文化行业协会规范运行、严格自律,公共文化机构各司其职、开展服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序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实现政府、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 

  目前,文化部已经就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一些改革措施开展试点工作。蔡武要求各地把试点工作和文化馆站领域的改革有机结合,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在建立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理事会制度、促进标准化建设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具有示范价值的做法。 

  对此,张彦博深感责任重大,曾经长期在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等单位工作的他,对公共文化服务行业有深厚的感情。“文化馆行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处于变化之中,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应对文化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协会任务光荣而艰巨。” 

  对于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馆人都有着自己的期待。“宪法里规定的文化馆职能当前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文化馆的职能究竟该如何发挥?协会是不是可以带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文化是需要交流的,怎么推进全国之间的交流和展示?我们期待协会能建设好这个平台。”“很多文化馆都面临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协会应该着手制定文化馆人才准入标准。”“政府制定制度、标准时会考虑得非常周全和严谨,周期也会较长,协会是不是可以就某一类问题先行探索?” 

  而在期待之外,文化馆人更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成立大会上,肖烨璎代表全体会员表示:“我们承诺,将以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产品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我们承诺,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实现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我们承诺,着眼大局,积极支持协会工作,积极配合和自觉接受协会的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让全国文化馆行业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以实现行业由传统文化馆向现代文化馆的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