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6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青岛市图书馆承办的第26届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山东省文化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华东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讨班同期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公共图书馆、华东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公共图书馆、山东省各地市图书馆的馆长、业务骨干约100人参加会议。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在致辞说,城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阵地。15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中坚力量,应当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及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社会参与图书馆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带动区域图书馆事业进步和发展。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华东地区创建城市以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为己任,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架构、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健全公共文化组织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发挥了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探索服务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工作亮点。如青岛市图书馆推行的总分馆制、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及五大服务品牌,彰显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副主任李春明、南开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柯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等专家分别以《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数字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的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和“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开展了工作研讨。青岛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文革、苏州图书馆副馆长宋萌和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分别以《青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概况》、《示范区后续建设中苏州图书馆的新实践》、《广州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概况》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示范区后续建设和图书馆的变革与创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