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文化部在北京市怀柔区召开了2015年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议。该会全面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表扬了一批文化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并对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自2012年至今,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在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文化部相继推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年”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逐步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同时,各地文化部门也纷纷响应、积极行动,抓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契机,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在网络构建、规范管理、载体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有效推进了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基础。
全国各地文化志愿活动“百花齐放”
借助此次会议搭建的平台,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厅(局)的公共文化领域负责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城市文化局长、志愿者优秀典型代表等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骨干们得以汇聚一堂,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会上,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宣读了《文化部关于表扬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优秀典型的通报》。受表扬的优秀单位、个人和示范项目代表做了经验介绍。
“经过多年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及‘春雨工程’的锻炼,我深深认识到,文化志愿活动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和公共文化机构的阵地服务相互结合、相互补位,相得益彰。”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如是说。
2014年全年,河南省文化厅结合中央援疆工作精神和河南省对口帮扶哈密地区的实际,借力“春雨工程”的实施,同时突出河南本土文化特色,加大河南文化与边疆地区交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先后在哈密主办了“河南省美术馆馆藏版画精品展”“河南艺术摄影边疆行——‘魅力中原’摄影作品展”等活动,选派了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村官李天成》,话剧《红旗渠》相继到哈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慰问演出。针对基层高雅艺术短缺现状,河南省文化厅协调洛阳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煤矿文工团开展高雅艺术送基层活动,并针对哈密地区文物保护工作,协调省文物局投资40万元对哈密地区和十三师文化遗址进行勘察保护。同时,援助哈密市建立了图书馆新馆。
“随着文化志愿项目的开展,我省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如省群众艺术馆‘公益无线’‘周末小舞台’、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志愿者团队等,丰富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也日益彰显。”康洁说。
同样,在山东省青岛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立波看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据他介绍,自2011年参与“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以来,青岛市组织文化志愿者精心编排了世界著名儿童剧《小红帽》,相继走进西藏、新疆和甘肃。2014年,《小红帽》又走进了贵州安顺,在4所学校4场演出中,有大约5000名小朋友及老师、家长观看了志愿者们的表演。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还需注重活动实效。我们在开展“春雨工程”大舞台活动中,穿插了很多互动环节,活跃现场气氛,提高了演出效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做到缺少什么培训就提供什么培训,需要什么展览就提供什么展览。” 陈立波说。2014年6月6日、6月7日晚,近3000名青岛市民观看了“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中央民族乐团的精彩演出。6月7日下午一场《中国民族音乐》的专题讲座随即进行,从舞台到课堂,全方位利用文化资源服务基层。活动期间,青岛市还通过媒体发布活动消息,采取对青岛市民,特别是残疾人、农民工等免费赠票的方式,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感受“大地情深”文化惠民演出的魅力。
在湖南岳阳,为了让文化志愿工作落到实处,当地文广新局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传递爱心,共享阅读”流动服务等一批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并筹集社会各界捐书18万多册,设立了100家爱心图书室。2013年,湖南省万名文化志愿者签名暨岳阳市3000名文化志愿者下乡镇(社区)活动,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2014年,“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今天我当班,小小志愿者”活动,成为湖南省“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示范项目。
在岳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范泽容看来,开展志愿服务要有针对性,需要及时知晓老百姓缺少什么、需要什么。“而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阻力,此时需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协调解决人、财、物等困难和问题,为志愿者开展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要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管理,每个文化志愿者,上岗前必须要经过培训,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对他们的每一项服务,进行跟踪管理。”范泽容说。
两项示范活动发挥品牌效应
2014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与“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两项示范活动共对接实施了140个项目,5000多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城乡基层,举办各类演出、讲座和展览500多场,直接受益群众人数达50多万。各地坚持面向基层,从群众实际文化需要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1万多次,服务群众8700多万人次,涌现出一大批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特色鲜明的活动品牌。“春雨工程”与“大地情深”这两项示范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实现了文化艺术资源在东部和西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有效交流,已经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据悉,在2013年基本实现两项示范活动在全国省域范围全覆盖的基础上,2014年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将贫困地区纳入“春雨工程”活动服务范围,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城市纳入“大地情深”活动服务范围;拓展了志愿服务主体,新增5个部委系统文艺院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铁路文工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作为“大地情深”活动服务主体。活动以服务基层群众为重点,注重项目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将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志愿服务送到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等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例如,在“春雨工程”活动中,天津市针对西藏群众的需求,在开展公益文艺演出的同时,捐赠了近百万元的图书、设备和资金,支持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安徽省组织群星奖获奖节目赴该省12个贫困县进行巡演,开展“新安百姓讲堂”公益讲座。在“大地情深”活动中,甘肃省金昌市邀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开展4场儿童剧演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与4个国家艺术院团成功对接,举办各类文艺演出9场。
在两项示范活动中,采取文化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边疆省区和内地省市、国家艺术院团和示范区(创建)城市项目申报的形式,推动“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服务内容落地实施。如山东省诸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政策措施上对文化志愿服务予以倾斜保障,目前当地有文化志愿者近8000人,形成了在编职工、兼职人员、文艺团体、志愿服务相互融合补充的文化队伍建设机制。又如广东省东莞市自2014年4月启动了“文化志愿者大舞台”品牌项目,搭建业余文艺爱好者自我展示、服务社会的平台,吸引了金韵台艺术团、东莞移动玉兰花开艺术团、黎园剧社等7个文艺志愿团队,策划上演了各种主题的专场演出共11场,惠及基层群众2万多人。
而到了基层,各地各单位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将文化志愿服务与相关惠民活动有机结合,发挥整体合力,形成共赢局面。如江苏将“春雨工程”活动与“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相结合,整合群星奖优秀的群众文艺资源,为内蒙古群众送去了3场综艺演出,观众总人数近4000人,丰富了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将内地与边疆文化资源“一对一”交流拓展为“一对多”服务。又如福建厦门充分利用市内院线资源优势,推动“大地情深”演出以公益低票价的形式举行,达到了承办单位节省经费、艺术院团拓展市场、百姓享受文化资源的多赢目的。
同时,各地各单位还通过充分调研,积极对接,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各级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型文化和节庆活动,一方面,与边疆民族地区节庆活动有机结合,降低了实施成本,保证了实施效果,传播了文化志愿服务理念;另一方面,以服务大型活动为契机,扩大了文化志愿者招募范围,强化了队伍培训,提升了服务水平,实现了文化志愿服务跨越发展。如2014年10月,由福建省杂技团、漳州市木偶剧团、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省闽剧院等5家艺术团体的50多名专业骨干组成的福建文化志愿服务团赴西藏林芝,参与了第十届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的文艺演出,为 6000多名西藏各族同胞送去了精彩的文化大餐。
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最大“短板”。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人才相对缺乏,文化遗产流失、失传等现象,采取“走进去”与“请出来”的双向互动形式,推动相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落地实施。一方面,组织内地和国家艺术院团文化志愿者将优质的文化资源、培训项目送到边疆;另一方面,将“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搬到内地,促进边疆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地的展示和推广,邀请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方面的业务骨干赴内地开展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春雨工程’在西藏开展的这些年,对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表现出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西藏特殊的环境因素,有些好的项目未能如愿落实,希望今后‘大地情深’也能来到西藏,让边疆群众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资源。”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米玛卓玛说。
文化志愿者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要力量
据了解,本次受到表扬的文化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共有43个全国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优秀单位、91名全国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优秀个人、117个“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示范项目和84名优秀文化志愿者。其中,既有活跃在基层、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也有紧贴群众需求、远赴边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项目,既有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工作者,也有长期在一线直接为群众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的行动者。“文化志愿服务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而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委员会党组书记陈宝明如是说。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275个地级市组建了文化志愿服务机构,各类文化志愿服务团队6700多支,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人数突破百万,接近全国基层文化队伍总量的1/3。文化志愿者已经从过去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益补充逐步发展壮大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力量。如辽宁省文化厅指导各市、县(区)组建了文化志愿者工作办公室,构建了省、市、县(区)三级文化志愿者管理体系;而天津、山东、广东等地制定出台了《文化志愿者章程》和《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
再如,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志愿者人才库已面向社会招募到文化志愿者1100余名,包括学校教师、高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个体文化经营者等不同领域人士。“文化志愿者的服务遍及全区各个行业,无论是深入厂矿、镇乡街道开展的文艺培训春风工程,还是区域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文化志愿者已经成为繁荣全区文化工作的一支生力军。” 陈宝明说。据介绍,怀柔区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文化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定期组织开展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怀柔区文化志愿者一级服务平台;自2010年开始,在全区284个行政村和32个社区中选聘了316名文化志愿管理员,成为怀柔区文化志愿服务二级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区内文明协管员、青年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力量的联动配合,形成怀柔区文化志愿服务三级服务平台。
据陈宝明介绍,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行政村和社区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但是仍然有百余个离行政村较远、地处偏僻的自然村难以覆盖,特别是一些年高体弱、难以离开村落的老年人,更希望在家门口看到戏曲节目。
为了满足这些群众的需求,当地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经过反复调研,周密策划,推出了全新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并为此创建了“流动戏院”,将送戏下乡、送戏入户、送戏到身边纳入志愿服务范围。目前,共有两支剧团——群英翠艺术团和龙凤腾飞河北梆子剧团参与该项目的志愿服务,且皆为民办剧团,共有演职人员80余人,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以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为荣,不辞辛苦,根据基层需求,深入到全区较为偏远的村落和戏迷集中的地方,演出传统评剧及河北梆子,既有经典折子戏、也有传统大戏,深受百姓欢迎。” 陈宝明说。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对实现“标准化”与“均等化”发挥重要作用。日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到,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而“2015年全国文化志愿工作推进会议”上也明确指出,将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区域,把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对象。
通过文化志愿服务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均衡配置,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比如安徽芜湖、广东河源等积极开展面向重点群体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分别实施了“全家福照相馆”项目和“关爱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免费艺术培训工程”,让残疾人、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彰显了文化志愿服务的人文关怀。在丰富服务内容方面,探索将文化志愿服务引入非遗保护、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等领域,吸引更多人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海南五指山的“黎族织锦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宁夏吴忠的“文化志愿服务进慈善产业园区”项目,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成效。
上一篇: 河南省新安县文化志愿者下乡记 |
下一篇: 邵阳启动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