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楚雄州流动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5-03-31 10:44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3-31

  

  

  如果说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是静态的文化“加油站”,那么活跃于楚雄州的“流动文化服务”便是从这些“加油站”延伸出去的文化加油管道,因为有了这些“流动文化服务”,楚雄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立体了,也生动鲜活了。

  流动博物馆:在家门口了解文博知识

  2011年,州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但是有市民反映:“因为交通、时间等原因无法进馆参观,你们能不能把展览送到我们这里来啊?”面对市民的需求,楚雄州流动博物馆建立了。该活动主要服务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以及远离城市的县、乡村、学校、部队、工厂、矿山等,并积极开展“进学校、进工厂、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活动。围绕楚雄州文物资源现状与特点,州博物馆制作了“世界恐龙之乡—楚雄”、“东方人类故乡—楚雄”、“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楚雄”三个专题的“神奇彝州?魅力楚雄”巡回展览。三个专题展览既可单独展出也可组合展出,展板具有“轻便、抗风、防雨、防损”等优点。整个展览以展板为主,辅以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等代表性实物,滚动播放展览

  讲解词与文物保护法规等内容,具有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2011年至2014年,流动博物馆的足迹走遍了全州10县市的47个乡镇,共展出72场,服务群众35万人,发放宣传资料近4万份。楚雄州流动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品牌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

  流动图书馆:走进群众身边的图书馆

  2014年9月,南华县启用了“流动图书车”,现场办理借书证2000个,免费借阅图书5000余册,播放影片20部,服务群众2万余人。目前,楚雄州共配备了流动图书借阅车10辆,常年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部队、进工地”系列活动。“流动图书车”设专人管理,车上载有不同种类的图书,读者只需凭“一卡通”读者证就可以到图书车上借阅图书。“流动图书车”可根据借阅情况和读者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方式,零距离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车内还开通了无线网络,读者可享受查询本馆书目、预约借阅等服务。州级和部分县市还建立图书流通点,其中,州图书馆建立了22个馆外流通点,网点遍及乡镇文化站、机关企事业单位、酒店、监狱、街道社区等领域。流动图书车和馆外流通点相结合的形式,让图书馆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身边。

  流动舞台车:群众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

  2014年11月11日至27日,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开着流动舞台车赴文山州和红河州开展了“文化大篷车 ? 千乡万里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活动首次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开展惠民演出服

  务,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群众喜爱。这只是楚雄州开展流动送戏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家门口免费观看演出,对村民来说,不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目前,楚雄州共配备了9辆流动舞台车,由于流动舞台车快速、高效、便捷,大大降低了舞台搭建成本,解决了剧团下乡难、临时搭台难、临时转点难的问题,送戏下乡的内容包括宣传党政方针的作品、小戏小品、舞蹈器乐等,舞台真正搬到了群众身边。2014年,全州流动舞台车送戏下基层400余场次,服务群众40余万人。

  流动文化馆: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2015年1月28日,楚雄州“三下乡”活动在永仁县启动,州文化馆在宜就镇举行了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流动展,40余块宣传展板,常年在全州各县市开展流动巡回展出。针对城乡百姓不同的文化需求,楚雄州文化馆和各县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常年开展送摄影、文学、舞蹈、声乐、戏曲等免费培训项目,

  为村镇街道发掘特色文化,培育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全州各级文化馆组织馆内业务骨干与乡土人才、文化能人结对帮扶,通过开展“文化结亲”活动,积极引导培育社会文化社团,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智力扶持等服务,培育发展了一批文化社团,促进了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2014年,全州公共文化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开展惠民演出1197场次,服务群众100余万人,全州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143支1641人,近2000余支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流动文化服务让文化服务更亲民、更贴民、更乐民,让文化动起来,也让群众在文化中动起来,有力地推进了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