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希望他们内心是柔软而善良的——第六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讲评辅导班侧记
发布时间:2015-10-15 17:11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10-15

  不要认为孩子的声音只要甜美就行,无需过多训练。

  有些团队的表演不太适当,一开始站定时,音准很好,但一做动作,马上就没音准了。

  我们常说选好一个作品就成功了百分之五六十,这不是随便一说。

  如果有条件,无论好与坏,多与少,建议指挥找一个音乐指导,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正是因为喜欢音乐、喜欢合唱,面对自己教过的孩子,自己没有权利、也不敢放弃。

  ……

  与往届相比,第六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更侧重专家点评辅导。

  8月9日,李培智、吴灵芬、萧白、徐瑞祺、赵易山、孟大鹏等合唱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举办了少儿合唱艺术讲评辅导班,针对作品选择、童声训练、钢琴使用、舞台表演、指挥等专业问题为合唱团进行点评辅导。

  从事童声合唱教育30多年,已连续参加两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的中国合唱协会顾问徐瑞祺对少儿合唱颇有研究。

  对比而言,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在教堂唱诗班唱,他们对音乐接触的比较早,而国内的孩子接触相对晚些,所以音准往往是个大问题。这次合唱节,很多孩子的声音也很动听,但是音准存在问题。

  “音准主要是气息的问题,很多孩子的气没能吸到腰腹。如果没有用到腰腹,孩子的发声就没有支柱,音准肯定就会成为问题。当旋律上行时,声音就会虚高,旋律下行,就往下掉。再加上一上台,孩子一紧张,气息就会飘起来,音准问题就会凸显。”徐瑞祺说,自己跟很多指挥都曾说过,要“唱高想低、唱低想高”,这样唱高时才能挂住,唱低时才能拉住,音才能保持平稳。

  徐瑞祺不认同孩子的声音只要甜美就行,无需过多训练的观点,“童声也需要科学地进行训练”。

  “科学的训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用美声的唱法。当然你唱民歌,声音可以往前靠,类似情况就得根据具体曲目来定。” 徐瑞祺认为,童声一定要统一、通畅,达到明亮、圆润,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必须实现融合,才能有和弦。

  至于钢琴的使用,徐瑞祺认为,合唱既要用钢琴,又不能让孩子过度依赖,要培养孩子的记忆音高。“有很多老师很认真,觉得不用钢琴,自己就没有认真工作,训练从头到尾,一直用钢琴,其实钢琴带得越多,孩子越不记音高。”

  “有些老师对作品的结构不太注意,有的乐曲比较长,孩子们演唱时老断,这里吸一口气,那里吸一口气,表现得不完整。”对于音乐结构的问题,徐瑞祺喜欢用一个比方来形容:就好像你去买了一条精美的绸缎,你可以把它做成一件连衣裙,结果你这里剪一刀,那里剪一刀,只能做成小背心,如果你再剪几刀,就只能做裤衩了。“音乐结构也是,你把很完整的音乐剪得太碎,孩子们演唱时就会乱吸气,乐曲结构的完整性就会受影响。”徐瑞祺说。

  在作品选择方面,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孟大鹏提醒,指挥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好作品;千万不能盲从,最好能结合自身的优缺点,选择扬长避短的作品;作品中的情感不能只是快乐的,要反映孩子生活的多个侧面和多种情感。

  “我们常说选好一个作品就成功了百分之五六十,这不是随便一说。中国合唱作品比较紧缺,好的作品比较紧俏,这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这次合唱节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比较好的作品,但有的团解决得不好。”孟大鹏认为,解决得不好的原因之一是指挥没有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找作品、约作品、写作品,“总跟合唱团的孩子较劲,可是作品不行。”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无论水平高低,孩子们在舞台上是不是一直很欢乐呢?不太欢乐的情绪占的比例非常小,大家都很快乐,有些是很复杂的快乐,有些是简单的快乐,有些是深度的快乐,有些是肤浅的快乐。但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他的情感是多方面的,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忧伤的曲目呢?”孟大鹏说。

  前些天,孟大鹏听了一些高水平的少儿合唱,听完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国内合唱团与国外高水平合唱团的差距。

  “我觉得我们的音乐缺少谦卑。你看,我们的孩子一登台,感觉都很自信,就是为争第一而来。当然,这种自信和快乐很重要,但是我更希望孩子们在成长中有音乐的陪伴,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柔软的、善良的。”孟大鹏说,“我们的作品中是不是能传递多种情绪给孩子们?比如忧伤,不一定是日本鬼子来了就忧伤,那喜欢的小狗丢了,或者养了8年的猫死了,他会不会忧伤?跟孩子生活中的多侧面相比,其实我们的作品中的情感是非常单调的,只是快乐的。”

  同孟大鹏一样,中国合唱协会顾问萧白也期望孩子们能释放自己真挚的情感,“在舞台表现上,童声合唱表现的是童心,这次我被童心感染的不多。通过音乐怎样让孩子把最真挚的情感释放出来,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现在,孩子们更多是一种拘束的状态,是完成一件事,而不是一种表达。”

  学指挥出身的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吴灵芬希望指挥们能坚持五线谱教学。“我们谈到的音不准,其实和五线谱有关,比如第三线到第五线,应该换声的地方,指挥就要训练孩子们的这一段,训练他们的音程和音阶。如果孩子们的音程和音阶概念很准,那么无所谓现代派,还是传统音乐,无所谓有没有调,孩子们都能唱。”

  拿到谱子后,吴灵芬建议,指挥要仔细分析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唱出画面感。“对于指挥,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将谱子读清楚,基于此,你才能和孩子们一同去感动观众。合唱就是用歌声去打动人,一个作品能否打动人,跟作品本身有关,也与我们在指挥诠释作品时所花的力气有关。”

  在观演中,中国合唱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培智发现,有些合唱团的舞台表演部分不太适当。“如果表演影响音准,我觉得还是要谨慎,如果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表演,声音效果被拉低,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这几天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很多是音乐指导可以帮助解决的,这样就可以让指挥腾出60%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合唱节评委赵易山建议,如果有条件,无论好与坏,多与少,建议指挥们找一个音乐指导,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2008年,吴灵芬到丹麦参加世界合唱大会,听完后,她心头涌起一个想法:中国合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太多,不想干了。但回国后,吴灵芬就跟上了弦一样,“停不下来,还得干,心里存着一份对合唱的爱。”

  “我觉得正是因为喜欢音乐、喜欢合唱,面对自己教过的孩子,自己没有权利、也不敢放弃。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担当,在歌唱当中滋养心灵,丰富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很多老师跟我一样,因为爱学生,爱自己的事业,领导再不支持你,没有地位、没有荣誉、没有奖金、没有职位的提升,仍然会把自己的合唱队带好,我们必须坚持努力!只要你爱音乐、爱合唱,就得奋不顾身。”吴灵芬说。

  当吴灵芬讲完这些话,讲评会现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