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机关党委
机关党委
国图保卫处程奇胜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发布时间:2014-05-06 16:19 来源: 编辑:机关党委
信息来源: 2014-05-06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将绘就未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引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新征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处处体现了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这是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诠释,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核心体现,也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诉求点。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和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体现。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求政府不断转变职能、转变角色,打造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做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促使广大人民拥护改革,积极投身于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最终实现个人和国家的中国梦。

  全会指出,继续深化财政制度,完善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完善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调控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稳步增长,政府才能更好地调节国民收入,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限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政策,努力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完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能够提高国家公共服务事业能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充分发挥财政的社会调节、社会救济作用。因此,全会提出这项制度改革,强化了国家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所在,能够增强宏观调控经济和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进而从国家和政府层面上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会强调,要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不断结合实际,研究探索新的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一体化,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建设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潜力难以发挥,只有不断开扩大内需,寻求国内市场,才能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不仅是惠及三农的政策,更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广大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身作则,尽职尽力,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不断在工作和学习岗位上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