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远或近。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梦想是阳光的,它使我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
我从小就梦想能够上北京大学外语系,严重的偏科却使我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失之交臂,然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并没有使我停止对语言文学的探索。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将4岁的女儿送到北京,32岁时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为了追逐儿时的梦想,多少个夜晚当别人正在消遣时,我却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徜徉在语言文学的海洋里。2011年母亲因患胰腺癌而离开了人世,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使我对梦想的追求更加坚定,我把绵绵的哀思化作一股动力,去努力攀登自己内心的高峰。我怀着梦想,来到了伟大的首都北京,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蜡像艺术馆工作。我梦想在这个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里能感受到更多文化的浸润,不断地锤炼自己,用我的热血、青春、智慧和汗水为蜡像馆的建设贡献我一份绵薄的力量。梦想使我的目光更加坚定,笑容更加灿烂,脚步更加有力。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都共同拥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富民的中国梦。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能够美丽、坚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不懈的追求与顽强的拼搏将实现个人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将汇聚成中国梦。行走在长安街上,穿行于车流人流之中,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我的中国梦。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员工,我们工作在令人向往的中华文化的祖庙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高殿堂里,更应该将激情和梦想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深入博物馆的展陈研究,为把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守卫人类精神文明的家园、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窗口、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阵地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馆目标。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方向。”因为青春,所以我们敢有梦,敢去追逐,我的梦也只是中国梦上的一根丝线,我用青春铸就中国梦,用小梦去成就国家的未来。
(国家博物馆蜡像艺术馆 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