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是“以文教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与人及活动有关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其结果。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两千多年前,出现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其后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其中人文精神就是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其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传统文化是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是文化的“活灵魂”。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进一步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是其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因此,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必然占有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全民族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精神纽带。它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诸多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和再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思想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思想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其精髓,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要素,也就具备了中国文化特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中国民族精神,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如今我们积极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为了全体人民拥有正确的方向和主心骨,来共同追求最基本的价值观。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诚然需要物质力量的推动,但精神支撑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缺少精神方面的支撑,就没有了主心骨,就缺少了灵魂,就没有了精神动力。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党支部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