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北非明珠——阿尔及利亚
发布时间:2008-09-10 15:54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08-09-10


    自南欧乘飞机往南飞行2至3小时,临窗跳望,依稀可见在湛蓝色的阿尔及尔海湾上镶嵌着如同贝雕工艺品般的大地。随着飞机盘旋下降,贝雕由小变大,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是环绕阿尔及尔市的连绵不断的山脉和挺拔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叶塔”。随后,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楼群,还有一辆辆飞驶的汽车穿梭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这就是有“小巴黎”之称的北非明珠——阿尔及利亚。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曾三次到过阿尔及利亚,每次旅阿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首先是阿尔及利亚是友好国家,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是著名的联合国两阿提案国,曾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又由于自己学阿拉伯语,更是对阿尔及利亚情有独钟。1974年,已故布迈丁主席曾邀请中国京剧“杜鹃山”剧组访演,我有幸陪剧组赴阿访问。那时,正值阿尔及利亚举行国庆大典,全国各地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首都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红旗飘飘。为了隆重庆祝,阿政府邀请了十余国家的艺术团访演。据阿方接待人员介绍,布迈丁主席只对接待中国京剧“杜鹃山”剧组做了三次指示:一、要绝对保证中国京剧“杜鹃山”剧组的安全;二、中国朋友要什么给什么;三、不许收中国人的小费。由于“杜鹃山”剧组演出舞美灯光耗电量较大,为保证剧组演出需要,阿政府决定从阿尔及尔市周边地区调用电力,以保证中国“杜鹃山”剧组演出需要。“杜鹃山”剧组在阿时间是短暂的,但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对华友好非同寻常。此后,我便萌生到阿尔及利亚常驻的念头。
    1988年,组织决定派我去阿尔及利亚常驻。其间,有机会广泛深入地接触阿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期间,中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也正处在良好发展时期,合作领域逐步扩大,中阿友谊已在阿人民群众中间深深地扎下了根。
    一天,我和同事们驾车到外地办展。返回途中车轮不慎陷入泥坑中,无论怎样加大油门,轮子只转不出。这时,路过的小伙子从村子里找来四个壮汉,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车子抬出。听说我们是中国大使馆官员,他们极为热情,坚持要我们到他家做客,不一会儿主人端来浓浓的咖啡和水果,眼看吃晚饭时间就到,当我们正要起身告辞时,女主人端来热气腾腾的“库兹库兹”(北非国家特有的传统食品),阿尔及利亚人特有的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的特点给我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去,我曾经在苏丹、埃及工作过,常听当地人对客人说,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会再来一次。在阿尔及利亚,人们常客气地说,阿尔及利亚是你的第二故乡,欢迎再来。
    1995年,组织上又第三次派我来阿,恰值泽鲁阿勤总统上任不久,为打开局面,他决定出访首选中国。为在全国做舆论宣传,阿各媒介纷纷派记者来访文化处,索要介绍中国的宣传资料。我便把人民日报、新华社电信稿、杂志上刊载的文章整理、翻译、装订成册分发给新闻媒体及总统府、新闻部等单位,在阿总统访华前夕,在阿掀起了一阵“中国热”。
    我在阿尔及利亚度过的美好时光,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会时刻遥祝阿尔及利亚人民幸福、安康。

(作者:孙学斌  机关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为祖国争光
下一篇: 忆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