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亲友的盛情关照,使我能有机会随旅游团到西方文化的发祥地希腊、意大利一游。
先说旅途见闻。为了节省费用,我们搭乘卡塔尔航空公司班机从北京飞抵卡塔尔首都多哈再转机去罗马,因为与飞往意大利罗马的班机衔接有五个小时,就办理了出关手续,顺道参观多哈这个阿拉伯城市和郊区。据导游介绍,卡塔尔是阿拉伯半岛面临波斯湾的一个半岛小国,面积为11437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0万,年降雨量仅为100多毫米,一眼所见都是干旱荒漠,但是它盛产石油。多哈市郊一座座白色庭园小楼,尽显阿拉伯风格。王公贵胄的宫廷和富人豪宅,宛如一座座绿洲。规模巨大的亚运会场馆座落在多哈市郊的广阔地带,我不知道亚运会之后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在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如何利用,但是从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可以看出他们靠石油而产生的财富。著名的半岛电视台掩映在绿树成荫之内,不让游人入内,只准许从公路上眺望。巨大的骆驼市场是这个阿拉伯国家一大特色,人们用汽车把绊上腿的骆驼运送到市场,然后松开,放在围栏里,供人观察和购买。连吃奶的小骆驼也同母骆驼一起被出卖。白色骆驼更令人好奇。
飞机抵达意大利罗马已是晚间,夜宿著名的假日饭店,房间陈设与国内大不相同,没有拖鞋、牙刷、牙膏、梳子、浴帽、小方毛巾,店内的接待厅既不大也不豪华,一切都简单实用。
早餐后参观古罗马集市和斗兽场废墟,这些废墟没有任何修复的痕迹,也正是这些残垣断壁,再配上导游的历史故事,才使人对古罗马帝国的兴衰浮想联翩。每个到过罗马的人都会听到罗马城的创始人罗慕路斯和弟弟乐莫斯是台伯河边母狼的乳汁救活的故事,为此我买了一个“母狼哺乳两个男孩”的青铜雕像模型。接着参观梵蒂冈的圣·彼德大教堂及其大广场。当天天气晴朗,参观人群众多,稍晚一点就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对于我们这些非信教的人来说,参观仍然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大教堂于1506年开始兴建,一直持续了120年才建成。教堂大厅圆顶高达136米,长210米,两侧有1400多个厅。这里有米开朗其罗的《圣母哀痛》巨型雕像和拉斐尔的耶稣显圣巨幅壁画,令人叹为观止。教堂前面的大广场,宽240米,周围由284根大理石柱廊环抱,顶端立有140位圣人和殉道者的雕像。这些世界建筑史和艺术史上的瑰宝使人流连忘返。
罗马行色匆匆,下午便赶赴庞贝古城。庞贝古城位于亚平宁半岛的西海岸,濒临地中海,地处萨尔诺河入海口。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八世纪(相当于中国西周的晚期)该城已向周围扩展,成为海上与内地贸易的连接点,公元前二世纪成为古罗马帝国葡萄酒和橄榄油出口贸易的商埠,是它的鼎盛时期,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时期。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顷刻之间埋没了这座名城,经20世纪初考古挖掘使古城重现原貌。我们在古城废址中间穿梭,经当地导游指点,我们看到了阿波罗神庙、大会堂、大剧场、富人和穷人的民居、粮食市场、食品市场、餐馆、酒店、花店、公共浴室、面包房、地下水道、公墓等,生动地展现了古罗马城市的社会生活和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希腊的游览中,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阿迪库斯露天剧场,奥林匹亚运动场,这些古希腊的建筑物,令人想到古希腊盛极一时的繁华景象。其中巴特农神庙最为壮观,巴特农在希腊语中是“少女闺阁”,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人为雅典保护女神雅典娜建立的神殿。传说,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女儿,她是永恒的年轻少女,是众多英雄、各个城邦的保护神,也是农业、科学和艺术的保护神。
游完雅典的第二天乘船到爱琴海中的三岛,即伊德拉岛、波罗斯岛、埃伊纳岛。三岛上的一排排、一座座精致的小楼沿着海边向高处伸展,每个小楼或前或后都有一个小花园,园中设有酒吧或小餐厅,供游人歇息享用,小巷里到处是店铺,卖工艺品或饮料。埃伊纳岛上还有自己的特产开心果,沿海岸则是较大的餐馆或大排档。令人满意的是海岸清洁,海水清澈没有污染物,同船游览的还有韩国人和日本人,船上还有小乐队和民间舞蹈演出。扩音器里还特地播放了中、日、韩三国的音乐,最初中国人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样跟着音乐唱歌,但不久贵州来的母女俩和北京来的一对新婚夫妇就走出来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引起热烈掌声,其他中国人也动了起来,显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新的精神面貌。节目主持人和希腊船员大声欢呼“中国人,中国人!”
旅行归来使我对西方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当前西方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和成熟的民主政治均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无论是希腊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建起的神庙、剧场、学校和由人民选举的公民大会颁布各种法令,还是古罗马的市场遗址、庞贝古城发达的贸易与城市生活,都被后来的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而继承了下来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古希腊人、古罗马人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大海不畏艰险,与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埃及人、伊特鲁立亚人、意大利人以及其他欧洲人开展贸易,使地中海成为一个庞大的共同市场。相比公元前200年中国的汉朝,文景之治,虽然农业丰收,粮仓满,谷物烂,国内消费不了,但是不搞对外贸易。对匈奴在国力弱时送财物,送公主,不做生意。国力强大时则武力征服,要弱者朝贡,也不做买卖。汉武帝因长安商人与匈奴人做生意,就诛杀了五百余商人。张骞出使西域也是政治外交,结交西域,夹击匈奴,没有通商任务。在海上虽然后来的中国朝廷有过航海的壮举,但也只是彰显国威,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外贸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内陆文化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经济、海洋文化的区别。
公元前五世纪末,希腊已经完成了从王权统治经过贵族政权,向民主政体的转变。在雅典,公民会议、城邦会议均由公民投票选举。罗马共和国三种形式的政治力量,即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共同治理国家,不就是当代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体的历史雏形吗。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则是后来西方国家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源泉。“法”,在西方的语境中意味着权利,而中国古代的法家则注重惩罚而忽视权利。至今中国老百姓的基本权利还往往被忽视。
第二,无论是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阿迪库斯露天剧场,还是古罗马的斗兽场、市场遗址,还有庞贝古城遗址,西方古代建筑基本上都是砖石结构,虽经大火焚烧,甚至火山掩埋,仍然是残垣断壁犹在,轮廓清晰。而在中国却很难找到这种公元前的城市地面建筑,这与东西方的建筑用材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建筑,历代习惯上称“土木工程”,像秦代的阿房宫之类建筑,一把火就立即化为灰烬,踪迹难觅。就连公元10世纪宋代繁华的开封府,幸亏有绘画《清明上河图》留存于世,才使我们能重见当时的都市风貌,但也只是画家的纸上再创作,真正的遗址则不复存在。
第三,建筑与艺术,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高大石柱,高层台阶,凸显出宏伟与壮观。雕塑和雕刻,主题是神,有名的统治者,女人、儿童,极其人体艺术的美感;庞贝古城的镶嵌艺术,直到现在还在欧洲的公共建筑和民房的装饰中广泛应用;壁画已运用三维空间,极富表现力。巴特农神庙的立面、顶端、檐壁上的浮雕有400个人物和200头动物,所有这些都对后来西方的建筑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体现在木质结构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而缺少以石料为基础的大型建筑物雕塑。还有中国的绘画、书法和手工艺品,其中纸张和水墨均堪称世界一绝。但古代中国的绘画和手工艺品的题材大都为山水、花鸟鱼虫为主,与西方绘画注重人物(包括人格化的神与现实的人)有很大差异。艺术手法与风格更是各有千秋。
地域各异,人种不同,世界的历史与文化,从来就有说不尽的风姿与多彩,道不完的冲突与融合。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与文化,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李世隆 二○三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于右任精彩的人生和悲惨的晚年生活 |
下一篇: 走马观花越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