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京华风物(2009年第三期)
发布时间:2009-06-26 12:59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09-06-26

南 水 关 的 门 联


吕 宝 华

    南水关它是实地真名,明代建北京时,在朝阳门附近城墙下修建了水关,现在叫水闸。当时城市中下水道少,主要靠明沟调剂城内与护城河水量,设置水闸,所以才有南水关地名之称,与南水关相对的还有北水关,也是起着调剂水量地作用。

   北京四合院的街门,诸多因年久失修,不挡风雨,成为象征性的门,朝阳门内南水关胡同25号的街门,就属于这类。

    如果把门关上,面对左扇门上雕刻“光风霁月天”下联,字字刀法有力,从字义上看,这句诗把人们带到雨后晴空万里的晚霞,观看北京西山的意境真有绝妙之极,也是不可多见的大自然景观。再看右面门黄黄的松木板什么也没有,用手轻轻地抚摩,也找不到字的痕迹。正在为难时,从西面来了一个四十多岁人,要进院里去,我问他:“先生你住这个院吗?你知道门上的上联是什么内容?”

    他不加考虑地说:“智水人山地”。我为他如此熟悉门联,格外钦佩。他借此介绍自己刚才到胡同里观察门楼的造型回来。此时,我们有了共同语言,他是研究门楼艺术的,我是拍摄门楼的,想不到在这里碰见知音,于是来到他家,谈起他对门楼建筑的理解。

    史宝成先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美工设计者,许多老北京话剧舞台古建筑背景由他设计,休息时间就到胡同观察各种门楼造型、屋顶、屋檐、大门等,熟记各个部分的名称,我从他谈到的门楼部分和名称我也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

    他对古建多方面学习和观察,应用于舞台艺术再创作,京剧《宰相刘老锅》、电视剧《红楼梦》的楼台亭阁由他设计,还特意从大立柜顶上拿下设计的斗拱,同于真实斗拱,又不同于真实斗拱,他从艺术角度把握住不同特点,满足了导演和观众的要求,让剧情和舞台艺术共同生辉。

    史宝成帮助我补全了门联,再不当成残联来看待,从此我把这幅门联编入到完整门联行列中,访问中使我又一次体会到,让北京门联不断增加完整性的数量太重要了。社会上有心人很多,但是,求知人想找到有知人,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能碰到史宝成这样的人,只能说是偶然或者说句土话碰巧了,从此我有了依据把门联的原文记载下来。

    北京门联系列中谈水的只有这一幅,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南水关胡同面对水关,向西北望去便是西山,难道这幅门联是来自这个意境吗,远山近河,的确是一幅美景,除了偶尔听到近处进朝阳门运漕粮车队轱辘和赶车地吆喝声外,平时是很安静的。

    后来听说,南水关一带进行大面积的拆迁改造,于是再次来到胡同里,当然还是来到我最熟悉的25号门前,还想再见史宝成先生,发现门上有了新的变化,原来右手门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上了“智水人山地”。我想史宝成先生不会去写,可能出某个青年人之手,无论怎样,从文字上看门联完整了,于是我拍照片下来。第一次拍的是无上联;现在拍下来补充了上联,两张照片,两个不同的年代,都留在照片上。拍之后找到了户主打听史宝成的去向,她说也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居住。

    据户主穆女士说,她姑母的丈夫在清朝做官,姑丈和慈禧太后是亲戚,他们是这一家的后代,一直住在这里。这次回来是落实政策,把房产归还给本人。“文革”期间烧毁了许多祖辈留下的东西,其中还包括圣旨。

    不久城墙根附近从北到南全部拆光了,盖起千篇一律的楼房,旧的南水关胡同位置,也找不到了,胡同里的一切故事都结束了。“南水关胡同”的地名,变成了人们不熟悉的地理名词,被记录在北京城史上。

 

                                 (作者 二○三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