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隆 胜
“吃”为人生第一需要,无论是我们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一样,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格外重视吃,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过去我们北方人每天见面第一句问候语便是:“您吃了吗?”我本人这大半辈子对“吃”这个字体会太深了。我出生在鄂西山区农村,从小劳动量大,基本饮食以量代质,以粗代细,以稀代干,肚子撑得大大的,别看我只有一米六五的个子,吃起来却不亚于一米八的大汉。因此,一旦吃不饱饭,饿肚子的痛苦要比别人强烈得多。总的来说,还是吃得饱的时候多,饿肚子的时候少。不过,饿肚子的滋味实在是让我终生难忘,刻骨铭心,谈“饿”色变。
回想起来,饿饭最厉害的时候要数三年困难时期了。不知为什么,我们湖北自然灾害比别的地方都来得早,1959年我们就开始饿饭了,那时我还在读高中。我们一餐饭的主食只有不到拳头大的一坨玉米饭,副食就是一碗白菜汤,除了一点盐味,几乎看不见油星。当时我们正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却经常饿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虽然我们尽量地克制,但还是发生了个别同学跑到厨房偷饭吃,结果连高考资格也被取消的事情。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正当吃不饱,学习紧张,工作繁忙,我又为一位老师住院的儿子输了血的时候,又有这样一回事落到我的头上:当时我们专区正召开各区乡财会干部会议,我的老家也有人来,专区要举办摔跤比赛为大会助兴,不知为啥把我给选上了。我当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又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一连摔了好几个回合,我只赢了一局,累得我此后好多天缓不过劲来。
我们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中国广大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然首先就是要吃饱饭。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和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比如土地改革,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明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以后还号召“深挖洞,广积粮”,都没有脱离农业,脱离粮食。由于我们缺乏经验,急于求成,一直执行着一套“左”的建设路线,搞“大跃进”,建立“人民公社”,搞浮夸风,吃大锅饭,反而破坏了生产力,加之自然灾害,大国逼债,弄得我们全国上下大家一起饿饭。经过好大的曲折,走了好多的弯路,才使我们的国民经济逐步好起来,但仍未能跳出“计划经济”的框框和“左”的思想影响,连农民多养一头猪也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经济始终得不到快速高效的发展。
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做了重要的工作报告,我们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郑重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改革开放的航船从此起步,我国的经济建设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波澜壮阔、势如破竹地开展起来,各行各业奇迹般地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连续在两位数上增长,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不仅有了饭吃,而且吃得还好,用“天天过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仅此一条,我们就要高呼“改革开放好!”何况我们的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社会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们不再敢小看的泱泱大国。
我们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过去靠改革开放,今后还要靠改革开放。”我们中华各族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化改革,扬起风帆,迎着风浪走,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构建和谐社会,奔小康,居安思危,排除国内外的一切干扰,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新中国的主要创建者和开国元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说过:“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作者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四) |
下一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点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