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崇 嬿
今年是北宋名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诞辰1020周年。为缅怀这位历史伟人,重温他立意高远,内容深刻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感悟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对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范仲淹的一生是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知难而进,廉洁公正的一生。
他在官场三十余年,无论是任地方官,还是任朝廷重臣,他都体恤民情,福泽民众,刚直不阿敢于犯言直谏,因而屡遭奸臣诽谤,数度被贬,大起大落,而他却毫无怨言,始终坚持尽忠为国、亲躬为民、心襟豁达、宠辱不惊。
庆历二年(1042年)四月,宋仁宗因范仲淹御夏守边有功,特给他晋升嘉奖,从庆州知州任命为分阝州观察使。观察使一职是集政权、兵权、财权于一身的重要职位,而且有比原职高出四倍的俸禄。范仲淹却坚辞不受,连续三次上表,请皇帝恩准。理由是:边关将士为国流血牺牲,而自己寸功未立,怎能受加官增禄之赏,这样做会“发将佐之怒”“鼓军旅之怨”“军心不稳”岂能壮军威、鼓士气、固边关、怎能报国为民?他还将赏银全部分给边关将士,由此可见范仲淹心底无私的博大胸怀。他为小官时也没有因“位卑”而忘忧国忧民,他多次上表直陈时弊。当了重臣,也不为保官位而取宠于人。他数度遭贬,仍坚持不改初衷,无怨无悔,他心里有“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区区”。特别是在他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中,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提出了改革官制、选贤任能、严肃纲纪、修明法令、宽民使富、修武强兵等改革的十大主张,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答手诏条陈十事》)这十大改革主张对于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强国富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举措。但是,改革触犯了朝中权贵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便串通一气,造谣生事,打击改革势力,最后又把范仲淹拉下马。
范仲淹无论就任或被贬任泰州、楚州、陈州、睦州、苏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庆州、分阝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方官,还是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尚书吏部员外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京职,还是任陕西都转运使、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边安抚使等边任,他都始终为百姓谋利,为国家分忧,他每到一处就体察民情、筑堤、治水、兴学、除弊、救荒、赈灾、守边、屯垦,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绝不收贿赂,也不邀官买宠。有一次,时逢朝廷宰相七十大寿,宰相位高权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地方百官都借此机会表示忠心,以保乌纱帽,一时宰相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有人劝范仲淹也借此机会有所表示,以图将来升迁无阻。但范仲淹整日忙于刑狱案牍无心顾及,他认为作为朝廷命官,干的是尽忠为国为民的大事,岂能为个人私欲,玷污清白,搜刮民脂民膏去讨好宰相一人?!
联想现实中,在钱、权、色、名、利驱使下衍生了社会形态的畸形,使道德天平失衡。少数人为了当官,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造假骗官,甚至杀人谋官;有的贪图享乐,花天酒地,贪赃枉法;有的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一旦当了官便搪事谋私,更有甚者投机专营权钱交易,不择手段,百般敛财。对照范仲淹这位历史名人的拳拳爱民之心和精诚报国之志应感汗颜。
应该说:“先忧后乐”是范仲淹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价值观、人生观基础上政治观的升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流淌着的一腔热血。
“先忧后乐”在中国历史上矗立一座永恒的,垂范千古,万世景仰的精神丰碑。它激励历代成千上万的志士仁人,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震撼世界的改革中,继续发扬着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伟大的党、伟大的国家、伟大民族的雄姿。
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大展宏图,为国为民勤政履忠的最好时机。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们学习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忧后乐”的崇高精神,不仅仅是学习范仲淹个人的品格,同时也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特别在经济越是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越是改善和丰富的今天,还要看到中国仍有许多人还未脱贫,更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将“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化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的人民公仆的实际行动,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为建设一个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散文随笔】衷心感谢部党组 |
下一篇: 【散文随笔】蚍蜉撼树谈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