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高宏志
文化部、财政部公布《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已1年有余,各相关省份也都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未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产业各门类如何融合发展,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要挖掘整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公共文化、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实现区域生态、文化与旅游业的交融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加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场地规划、设计、建设及设备配置上,凸显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既服务当地群众又服务外地游客的双重作用。鼓励紧邻旅游交通干线和景区的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村)文化站(室)等,针对外地游客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围绕藏羌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形象的策划和推广。打造出一批具有藏羌彝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旅游项目,探索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新道路。
线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保护开发藏彝走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等文化线路遗迹,高标准建设沿线文化旅游设施,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推动区域内的线路文化资源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依托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以及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沿线的驿站、关隘、商号、碑刻、茶号等文化线路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文物博物馆、展览馆、非遗博物馆等,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遗产资源价值、历史沿革、重要地位等进行全面展示,进一步增加游客体验藏羌彝文化的深度,提高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对游客的吸引力。建设一批集保护、传承、展示、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传承人的收入,带动当地群众的就业,吸引更多的游客。
城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加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市(州)、县(市、区)中心城镇文化建设,以“宜居、宜业、宜游”和“产城融合、景城一体”的思路,突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城镇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内涵,促进城镇文化旅游化。积极开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城镇文化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等8州(地区)、82个县、1563个乡镇为重点的城镇文化景观,发挥城镇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按照“旅居一体”理念,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乡村文化生活方式、乡村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乡村田园生态景观与文化旅游的融合。维护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民族乡村田园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建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民俗旅游、乡村休闲、田园养生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依托乡村群众文化活动资源,组织开展乡村文化节庆活动,提高乡村民族、民俗和民间活动的运作水平,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主题特色鲜明和具有带动效应的乡村文化活动品牌。
演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通过舞台艺术、绘画等艺术载体,借助艺术创作、剧目演艺、作品展示等手段,加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旅游产品艺术设计,促进旅游资源鲜活化、艺术化,用艺术的审美意境增加旅游景点的艺术观赏价值。发挥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演出品牌,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剧场、半实景旅游演出剧目,增加旅游产品文化艺术含量,为旅游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加大力度培育藏羌彝文化旅游景区演出主体,支持民间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旅游景区演出,形成文化旅游景点(区)演出集群,提升演艺产品质量,创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景点演艺品牌,实现重点文化旅游景区都有演艺剧目。
文化旅游市场融合发展
培育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市场、旅游市场体系,发展文化市场服务网点,促进文化市场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布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旅游景点、名城古镇的娱乐场所,提高娱乐场所服务品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鼓励创作具有藏羌彝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快民族民俗工艺资源整合,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形成文化旅游工艺品从创作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建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技术支撑平台,发挥文化、旅游系统的科研机构作用,利用双方有效渠道,借鉴第三方科研力量,推进文化旅游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促进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旅游消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
实施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作用,建设文化资源转化的技术支撑平台,拓展藏羌彝文化的传播渠道,提升传播能力,加快藏羌彝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转型升级。针对国家制定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布局,规划建设藏羌彝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地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项目,采用有利于藏羌彝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加快藏羌彝区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大力培育创意型文化科技企业,促进文化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促进信息技术在藏羌彝文化企业的广泛应用,建设网络化的藏羌彝文化生产服务链,搭建文化内容与信息网络技术融合的交易平台、推广平台和营销平台。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 文创园重在营建个性化商业模式 |
下一篇: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