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马年春晚:几家欢喜几家愁
发布时间:2014-02-11 08:18 来源: 编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信息来源: 2014-02-11
 

  李敏镐、庾澄庆在央视春晚上演唱《情非得已》

  

    中国文化报记者  苏丹丹

  魔术穿帮、歌手假唱、相声小品笑点少……大胆起用电影导演冯小刚、力求突破创新的马年央视春晚依然没能逃脱观众的吐槽,反而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大。相比央视春晚的集体吐槽,观众对各大卫视春晚的反应则相对平和了许多。不比拼明星大腕、舞美华丽,奉行节俭的马年卫视春晚少了些争议、多了些创新。不过,综观马年春晚,无论央视还是地方卫视,想要同时收获好口碑和高收视率都不容易。

  央视春晚:争议与高收视率并存

  自央视宣布由冯小刚执导2014年央视春晚,大家的注意力就被牢牢的套住,期待值也一度攀升。这是央视首次邀请台外的导演执导春晚,突破创新的决心也可见一斑。然而突破并非易事,更何况在众口难调的当下,春晚如何突破,往哪个方向突破也是难题。

  在春晚播出前,冯小刚接受采访时说:“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是会挨骂的。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时尚了。”并表示执导春晚是自己业余玩一票,以后绝不可能干第二次了。可见,对于观众的吐槽,冯小刚早有心理准备。事实也的确如此,央视春晚从公布节目单开始就引来观众吐槽。

  在马年央视春晚的42个节目中,纯歌曲类节目有22个,语言类节目比去年缩水近一半,只剩下4个小品和1个相声,对此节目安排网友们意见不小,“语言类节目,你去哪了?”“简直就是导师选秀歌手大party啊,审美疲劳了。”“语言类节目这么少,赵本山也没有上,今年饺子蘸酱油吃都没味道。”除此之外,网友吐槽点还有魔术师穿帮、韩国明星李敏镐带来收视高点、小彩旗连续旋转4个小时等。

  针对马年央视春晚,有媒体发起了一项评审活动。在这项调查中,网友给出的平均分数是78分,其中,大部分网友认为马年的央视春晚不够“好玩”。另外,网友对本届春晚的态度也褒贬参半,54%参与投票的网友对春晚“不满意”。

  尽管有争议、有质疑,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马年央视春晚的收视率。数据显示,除了央视的5个频道外,全国还有202家电视频道对春晚进行了同步播出。并机总收视率达到了30.98%,总份额为70.99%,与去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7.04亿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马年春晚。除此之外,CNTV与新浪等7家网站组建了传播联盟,对央视春晚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春晚的网络直播收视率达2.17%,网络收视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1亿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1625万人。

  卫视春晚:平稳之中求突破

  在大家对央视春晚略感失望时,几家地方卫视的春晚却给人带来了惊喜。

  为响应节俭办晚会的号召,马年卫视春晚不再主打明星牌,转而靠创意吸引眼球。在广受网友好评的北京、辽宁、深圳、湖南等卫视的春晚中,均出现不少创意十足、质量上乘的节目,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

  辽宁卫视的春晚开启“爆笑”模式,汇聚了小沈阳、宋小宝、巩汉林、潘长江、郭冬临等一批著名笑星,带来了《买单》、《新对缝》、《一路平安》、《疯狂奶爸》等让观众“爆笑”的语言类节目。在今年的辽宁卫视春晚节目安排中,语言类节目约占1/3。除语言类节目,其他的节目形式也有所创新,颠覆歌舞、曲艺、京剧等单一艺术形式,将多种元素相融合。比如,评书艺术家田连芳和刘兰芳联手,上演情景式“3D”广播评书。

  今年的卫视春晚上,科技手段的应用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上海东方卫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新马年说马》,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穿越”重回舞台,与青年相声演员贾玲隔空逗乐。

  在众多卫视春晚中,今年的北京卫视春晚表现不俗,节目编排别出心裁,广受观众好评,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杨洪基、刘秉义、李光曦3位老艺术家演唱歌曲串烧《不想长大》、《冷酷到底》、《大笑江湖》、《雨一直下》萌翻了观众。来自陕西的两位相声演员苗阜、王声带来的《满腹经纶》更是让观众大呼过瘾。这个“没有段子、却让你笑个不停,原汁原味的好相声”受到网友热捧,在播出后不到一天时间,这个作品的20分钟版本就被广泛转载。

  网络春晚: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增多,通过网络观看迎新春的晚会,也成为网友的一道“大餐”。连续举办4年的网络春晚,今年的可圈可点之处不少。

  定位“网络”、推崇原创是网络春晚的目标和特色。与传统舞台上的歌舞类和语言类表演节目相比,以网络为背景的原创节目是网络春晚舞台上的重头戏。走红网络的“人声失控组合”将2013年的当红歌曲做了新的演绎,串烧出一曲《我的2013》;西游乐队的原创歌曲《网事2013》,则把2013年的网络热词、事件做了一个年终大盘点。除了在内容上有颇多创新,晚会构成本身也进行了很大的变革,结合网民的智慧,打造“2013网络热度榜”。这个榜单,梳理了2013年的网络生活,把年度网络特别主题、热门网络人物、热门网络词汇、热门网络图片等,穿插于歌舞节目之间。

  网络春晚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在众多春晚中脱颖而出,有人将此称为大数据引导下的传播效应。据主办方介绍,2014网络春晚的受众定位、节目板块的设计、谁来表演、演出内容、怎么播出、播出渠道,包括舞台的设计风格都由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而决定。并且从受众洞察、受众定位、受众接触到受众转化,每一步都由数据来引导,由此带来的效应也非常明显。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从1月16日网络春晚节目录制开始,网络上与2014网络春晚相关的媒体报道数量最高每天能达到120余条,与其相关的关键词搜索达732万个,30天关键词搜索指数整体环比上升了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