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湖南长沙围绕服务抓审批激发文化市场活力
发布时间:2014-03-27 09:23 来源: 编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信息来源: 2014-03-27
  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是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关乎企业发展和市场繁荣,体现政府形象和履职水平。近年来,长沙市严格落实文化市场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决策执行,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审批服务,全市文化市场行政审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效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规范行政执法、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市场繁荣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全市拥有网吧1689家、歌舞厅387家、电子游戏及游戏机经营场所171家、 KTV及酒吧515家,从业人员42812人,经营面积118.5万平方米,主营业务收入12.92亿元;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1475亿元,增加值646.5亿元,占GDP总量的8.8%。“扫黑网、建绿网、促连锁”的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受到中央领导肯定,享誉全国的“歌厅文化”持续引领娱乐行业风向。

  一、立足本职,着力提高审批效率 

  行政审批事关文化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作风建设。长沙市始终坚持将行政审批程序合法、流程再造、服务升级作为工作重点。一是进窗办与上门办相结合,推动服务升级。按照“应进全进、权责明确、集中审批、全程监督”的基本原则,建设“阳光、廉政、高效、便民”窗口。目前,长沙市文广新局进驻窗口行政审批事项23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5项,省级委托审批和市级初审事项3项,年检年审事项5项。选派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人员担任窗口工作人员,在经费开支、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针对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特殊群体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采取上门了解、主动对接等方式协调办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形象。二是简程序与缩时限相结合,推动流程再造。依法将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到市政务中心统一办理,绘制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图,制定各类行政许可申请格式文本。创新开展“集中审批”模式,即每周由有申请行政审批的业务处室负责,联系局长和分管副局长每周确定1至2个工作日进行集中审批,减少办事流程,行政审批时间平均缩短30%以上,审批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审批娱乐场所108家;文艺表演团体4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4家;国内营业性演出活动申请12次。三是明责任与建制度相结合,推动工作落实。明确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岗位职责,对申请受理岗、审查岗、审定岗的标准、负责人、职责进行公示。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五项制度,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体系。

  二、恪守原则,着力促进程序规范 

  长沙市文广新局坚持规范行政许可程序,依法依规简化办事步骤,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全面推动行政审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规范有序。一是深化项目清理。制定了《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方案》,召开行政许可项目清理专项工作会议。从2005以来,取消行政项目11项,下发行政许可项目3项,调整行政许可项目1项。目前,拥有行政项目23项,其中文化市场线的2项,大部分行政审批项目下发至区县市。每年网吧变更事项300余项,中外合资、合作娱乐场所设立及变更10余项。二是强化案卷整理。依法保留行政审批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公示听证、变更延续等相关工作流程记录;制订文书格式、案卷保存、调阅、核查的标准,确保案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抽调3人专门负责文化和案卷的整理。目前,市本级19家中外合资娱乐场所、1689家的网吧的行政审批案卷已基本完成。9个区、县(市)的娱乐场所设立、文艺表演团体设立、国内营业性演出活动申请等行政审批案卷均已基本整理到位。三是优化信息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在办公场所、政府网站依法公示网吧、娱乐场所等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等内容。严格落实听证制度,对特殊问题、复杂问题的处理,全面听取利益相关人意见和建议,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以行政审批大检查为依据,加快门户网站设计及制作进度。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全国文化市场基础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录入率及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三、多管齐下,着力强化工作保障 

  长沙市文广新局坚持将行政审批工作列为建设“法治机关”、“阳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编制、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开展全市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大检查的通知》,局里召开6次专题会议,安排10万元经费,用于专项工作开展;同时,明确将行政审批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强化队伍,提升素质。全面提高行政审批人员核心业务能力,从岗位履职需求出发,制定文化市场审批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考核纲要,通过“每月一学”、“每季一讲”、“每年一评”的形式,加大对外培训和交流力度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以老带新”、“跟班学习”等模式,提高新人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在职责范围内能为行政相对人适时采取指导、劝告、建议等方法,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服务。三是推动自律,强化监督。认真有效地开展行政审批监督工作,制定了《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并录入到长沙市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和民主党派的依法监督。聘请“文化市场政风行风评议员”,开展了一系列民主评议活动。同时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公开优化效能投诉电话12342和服务监督电话及电子邮箱;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充分利用问卷、座谈、回访(电话、上门等)等方式开展行政相对人满意调查,对“不满意”项目进行问责。创新开展局纪委对行政审批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反馈模式,全市文化市场行政审批领域没有发生一起“索、拿、卡、要、拖”等违规违纪事件。

  四、创新思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跳出审批看审批”,将行政审批工作与文化市场体制改革、服务升级、监督管理统筹考虑,统筹推进。一是构建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文管办、市网吧领导小组的“总牵头、总协调、总督办”作用,在网吧、娱乐场所等项目的审批过程中,构建“信息共享、审核互动,监管联合”的运作模式,通过每月例会制、联合会签制等形式,对重点、难点、焦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共同商议和决策。加强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的对接和沟通,通过简报的形式定期对每月的行政审批数据和执法数据进行互通互报,促进审批与执法统一。二是构建宣传机制。通过简报、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宣传,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精心印制了《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学习资料汇编》5000册,下发到基层一线。举办培训班1期,邀请省厅领导及师大教授亲自授课,累计培训基层行政审批专干30余人;开展区、县(市)专题督查和面对面业务指导9次。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检查与工作两不误,全市行政审批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三是构建服务机制。行政审批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我们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结合全市“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开设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社会求助平台,出台文化市场管理“十条禁令”、“十项承诺”,认真听取经营者对文化市场管理和行政审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文化诉求渠道,优化文化经济发展环境。(来源:长沙市文广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