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 2015年9月1日
抗战题材经典文艺作品知多少?
※编者按※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本期改革发展动态盘点了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供读者参阅。
※电影※
片名:《小兵张嘎》
单位: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63年
导演:崔嵬 欧阳红樱
编剧:徐光耀
主要演员:安吉斯 张莹 张平
故事梗概:抗日战争时期,生长在白洋淀附近的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寇杀害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敌抓走,决心报仇,想找到游击队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他没有枪。为缴获一支枪,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误当作汉奸,闹了笑话。
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真的缴获了一支“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去,他竟违反纪律,将枪藏进树上老鸹窝里。攻打敌人街楼时,他偷偷从养伤的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料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审问时,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设法逃出,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后,嘎子把枪主动取回交公。区队长正式宣布接收他为八路军小侦察员,并把这支枪交他使用。
片名:《平原游击队》
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
出品:1955年
导演:苏里 武兆堤
主演:郭振清
故事梗概: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坚壁在李庄的粮食。李向阳与参谋长兵分两路,深入敌后,李向阳在李庄转移粮食时,被地主杨老宗窥见。杨老宗径至县城向松井告密。正苦于搜寻粮食的松井闻讯,率队赶到,时李向阳已将乡亲与粮食转入地道。松井下令掘地搜索,李向阳施调虎离山计,派侯大章、老海焚烧李庄附近的炮楼。 此计为松井识破,继续挖掘,果然发现一处地道口。李向阳为引诱松井离村,率队员化妆进城,炸毁敌弹药列车,拟在松井撤退时伏击。但狡诈的松井于撤退中途突然变卦,率队杀“ 回马枪”,又折回李庄,施暴力威逼 民众供出藏粮地点。老勤爷怒斥松井,惨遭杀戮,小宝子亦饮弹身亡。李向阳担忧乡亲安危,与钱大友率部佯 攻县城。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 李庄急返。面对乡亲们受难惨像,李 向阳决心以血还血,与侯大章等队员再次化妆入城,烧毁敌人粮草,又处 决汉奸杨氏父子。李向阳神出鬼没, 令松井草木皆兵。忽闻李向阳在李庄运粮,松井倾巢而出,直扑李庄。时李向阳张网以待,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
本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1949一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片名:《地雷战》
主演:白大均 鲁在蕴 赵长瑞
单位:八一电影制片厂
出品:1962年
导演:唐英奇 徐达
编剧:柳琪辉
故事梗概: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等,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为此,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依靠群众,想出了对策。他们一方面把几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壮大了武装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锁了附近的日伪据点,从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对付地雷阵,日军中队长中野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于是攻入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赵家 庄的民兵总结了教训,不断改进地雷技术,使敌人的工兵无法起雷。麦收季,日伪军乘联防民兵抢收麦子的机会,又一次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部分村民。他们让被俘村民在队伍前踩地雷,再次进攻赵家庄。赵虎领导民兵巧摆地雷阵,用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头发丝雷等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到处都成为敌人葬身的坟墓。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解救了被俘的群众,全歼进犯之敌。
本片于1974年获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戏曲※
名称:《沙家浜》
简介: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
名称:《红灯记》
简介:京剧《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殊年代的八个样板戏之一,《红灯记》尝试将京剧这一我国传统艺术和钢琴这一外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基本特点,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和钢琴爱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赞誉。
《红灯记》也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六十年代至今,众多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李维康、冯志孝、孙岳、王晶华、杜富珍、张岚等都曾先后参加演出。
※文学作品※
名称:《虎贲万岁》
作者:张恨水
简介:该书作于1945年,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
小说发表后,一位苏州姑娘因读《虎贲万岁》被该书主角余程万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业绩深深感动,爱上了这位勇敢的军人,并想方设法,最终嫁给了余程万。一篇小说成就了一段千里姻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书的深远影响。
名称:《长城烟尘》
作者:柳杞
简介:该书极为生动地描绘了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河北省涞源县一次著名的抗日战役。1939年11月涞源县的八路军第一军分区的抗日军民,在黄土岭战争中一举击毙了盘踞在张家口的伪蒙疆驻屯军司令长官兼第二混成旅团长——日本阿部规秀中将和他的九百多官兵。在抗日战争全过程和全国战场上,日本侵略军中将级军人被击毙的,只有阿部规秀一人。
《长城烟尘》凭借黄土岭之战前线十天所发生的事件,生动地刻画了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历史时期的斗争面貌。它既真实地展示了根据地军民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又表现了以阿部规秀为代表的日本侵略者的阴险毒辣和胆小如鼠、颟顸无知。这部小说1962年初版广受欢迎,1964年第三次印刷累计印了十万册。1991年又出版第二版,并被收入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该书入选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种抗战经典图书”。
※音乐作品※
名称:《黄河大合唱》
简介:《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名称:《长城谣》
简介:《长城谣》这首歌是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是为华艺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影片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故事里,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乐家收养。后来,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音乐家根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然回不了家乡。
由于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影片没有完成,但是刘雪庵把已经完成的影片插曲《长城谣》刊载在自办的刊物《战歌》上。很快《长城谣》被一些青年抗日宣传队的演唱。不久19岁的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唱这首歌曲,次年她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唱片,这首歌曲更加广为传唱。
※戏剧※
雾季公演
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内一些著名的戏剧团体和文艺、演艺界知名人士,也先后汇聚重庆。 抗战时期的重庆,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每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演出。而重庆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雾季,这期间,因经常大雾弥漫,不利日机空袭,重庆文艺界遂利用此段时间,举行大规模的盛大演出,史称“雾季公演”。1941年10月到1942年5月,为重庆首届“雾季公演”。此后,到1945年,重庆“雾季公演”在日机轰炸的间隙中坚持了4届。“雾季公演”创造了重庆话剧运动,也是中国话剧史的黄金时代。
“雾季公演”的剧目,乃至整个抗战时期的戏剧,大多是抗日救亡的内容,同时也有许多揭露国统区黑暗腐败现象的剧目,如《保卫卢沟桥》、《卢沟桥之战》、《野玫瑰》等。
(综合新华网、《文汇报》、百度百科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文化发展动态和简报”。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wenhua@ ce.cn。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邹一鸣 成琪 责任编辑:张晶雪 联系电话: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发展动态第394期 |
下一篇: 改革发展动态第39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