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沙坪坝模式
发布时间:2011-03-17 10: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媛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03-17
  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注重人才引进,初步建成固定设施、流动设施与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这是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共文化建设成果的描述。作为全国首批文化工作先进区,沙坪坝区文化建设呈现出文化设施完善、文化队伍健全、文化活动丰富、文艺创作繁荣、文化工程坚实的良好态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逐步实现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建好文化设施是前提

  完善的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沙坪坝区坚持以市级文化设施为引导、区级文化设施为龙头、街镇文化设施为主体、社区(村)文化设施为延伸、文化大户为补充,大力开展文化设施建设,现已建成各类公共文化设施265个,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区域群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设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服务群众。

  沙坪坝区有公共图书馆两个,分别是重庆图书馆和沙坪坝区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于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3亿多元,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藏书500余万册,每天接待读者5000余人次,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文化设施。沙坪坝区图书馆面积7000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

  2003年,沙坪坝区重新审视了全区的文化脉络,对珍贵文化资源进行了抢救、保护。至2008年,相继对冯玉祥、郭沫若、张治中等名人旧居进行抢救性修复并对外开放。3个旧居的相继开放,在全区范围内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带动了抗战教育博物馆、重庆谈判纪念馆、磁器口民居博物馆等的打造,初步建成了抗战博物馆群。

  沙坪坝区文化馆是全国示范文化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拥有剧院、音乐厅、艺术展览厅、排练厅等设施,年接待人次逾100万,项目实行免费,每年举办全区性的大型文化活动60余场,观众达100余万人次。

  沙坪坝区还率先在全市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的标识形象、功能布局、设施配置进行了统一设计制作。现有10个镇综合文化站、12个街道文化中心,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达到100%全覆盖。每个街镇综合文化站配套建设了面积、数量不等的文化广场,区内现有文化广场27个,总面积达22万余平方米,总投入资金近2.5亿元。

  文化活动逐渐常态化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载体,常态化的文化活动是群众享受文化权益的重要形式。沙坪坝区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充分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把“城乡文化互动”“三下乡”“四进社区”“五送”“六进”等活动常态化,每年举办全区性的大型文化活动60余场、街镇文化活动600余场,观众达150万人次。

  红色主题文化活动是重庆的特色活动,沙坪坝区在重庆市开展的“唱读讲传”主题活动中,率先建成“重庆市红歌传唱基地”,并在校园、机关、广场、企业广泛开展。利用节假日,沙坪坝区还组织传统民间文艺和优秀文艺节目进行展演,把舞龙、花灯、民间吹打乐等进行集中展示。另外,他们还积极承办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活动,如利用磁器口古镇开展传统节庆活动,有效传承巴渝文化,在继续搞好坚持了50多年的“黄葛树广场故事会”、20多年的“星期日讲座”等传统品牌文化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了“三峡广场周末音乐会”、“新年音乐会”、“ 造影青春”等新型品牌文化活动,在群众中影响广泛。

  文化产品是传播优秀文化、发挥文化功能的重要载体。为了能提供丰盛的文化产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近几年,该区采取项目补贴的形式,邀请重庆群众艺术馆、重庆长安文工团、三峡歌舞团等20余支专业院团到区内进行文化互动演出50余场,深受群众好评;引进民营文化单位西西弗书店为群众做好自身经营服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招投标为社区、农家书屋集中配送图书;通过政府资助,银河影业公司放映惠民电影5000余场。

  规范文化服务的标准是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该区对文化机构制定了服务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权益提供方便,同时也能充分提高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的利用率,增强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落实经费、人才和技术保障

  沙坪坝区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近几年来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全区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文化机构人员编制得到落实。全区现有街镇文化中心(站)文化干部121人,保证了各街镇至少5名以上的编制,在2004年所有文化专干都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社区(村)文化员119人,保证了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人员。

  文化队伍的业务培训得到落实。该区每年都要花大力气组织文化队伍分批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一是选拔优秀的专业人员到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培训,二是参加重庆市文广局组织的街镇文化专干培训,三是区文化馆每月对全区文化干部进行一天的业务培训。

  文化服务信息技术得到落实。沙坪坝区图书馆建成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覆盖全区的基层服务网点,开通了沙坪坝区文化信息网、沙坪坝区外宣网等网站。除了重庆电视台的《品味经典》栏目,区新闻中心利用全区的有线电视和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平台,开通了《唱读讲传》专栏,确保100%群众能随时获取信息;利用手机、电话开通了“传箴言”短信平台和文化信息号段。通过网络、视频、声讯、通讯等信息技术搭建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系统,受众面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