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福建
福建
福建大剧院:打造创作经营型剧院
发布时间:2011-04-13 09: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媛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04-13
  近日,为期50天的福建大剧院艺术节拉开了帷幕,这是福建大剧院建成以来举办的第一届艺术节,期间将向福州观众推出近20台大戏。

  福建大剧院是迄今为止福建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于2005年开工,2007年6月完工,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大剧院备受福建各方重视与支持。作为管理单位的福建省歌舞剧院充分发挥其文化设施的作用和繁荣文化市场的功能,成功引进并上演了爱尔兰国家舞蹈团《大河之舞》、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名扬四海》、总政歌舞团歌剧《木兰诗篇》等国内外精品剧目300余场,服务观众30多万人次,为广大群众走近并观赏高雅艺术创造了条件,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积极引进外来优秀剧目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福建歌舞剧院的艺术创作力。两年来,他们分别创作了舞蹈诗《我在舞中飞》、交响音乐《海西画卷》、民乐《闽韵流芳》等,逐步形成了集公益演出、商业演出和多种经营的创作经营型剧院。

  经过了近年来的发展,福建大剧院已经成为福州五一广场上的一大视觉中心,成为福州乃至福建文化设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因此,如何利用其自有功能,赋予其特有使命,展示其文化魅力,乃至如何进一步增强经营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都是值得管理者和经营者思考的命题。笔者认为,应首先突出其“三性”。

  一是开放性,即福建大剧院应向国内外优秀文艺院团、各演出经营机构、社会各界开放,引进更多的艺术团体来演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机会走进大剧院观看演出。通俗地说,就是要打开大门搞演出,使大剧院成为集萃艺术精华、展示福建形象和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二是市场性,文化与市场结合方能凸显活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每年引进国内外高雅剧目、精品剧目60场,以及公益性演出120场的目标基数,对其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经营目标管理,理顺大剧院与歌舞剧院的场团关系和成本核算关系。在做好剧目引进的同时,切实抓好营销策划、票务销售等中心环节,加强市场预测和成本控制,千方百计多演出多创收。要密切与各艺术院团间的院线联盟,加强合作,加强剧(节)目推介,把大剧院办成剧目(节目)交易的大平台。三是公益性,要重视艺术的社会责任,通过定期举办“打开艺术之门——相约福建大剧院”讲座活动,邀请来演剧目的名导名演员和艺术家传授艺术知识,引导艺术鉴赏,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通过降低演出成本,采取政府购买、低票价、专场慰问等形式,让更多的观众进得去、看得起,实现共享文化艺术成果,让大剧院成为一座见证福建文艺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雅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