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特点,提出推进文化产业错位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移、聚焦到文化科技产业上等具体意见和推进措施。
一、厦门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012年,厦门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数11214家,比上年增长3.09%;从业人员20.23万人,比上年增长46.38%;主营收入8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3%,全省第一;实现增加值2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9%,全省排第三,占全省文化产业总量比重为21.65%(2012年福建省文化产业总量为1002.3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7%,比上年增长8.45%,全省第二。厦门文化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厦门文化产业特点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厦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7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新兴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如数字内容与新媒体业、动漫网游、创意设计业等,新兴业态文化企业比重提升,在我市文化产业中所占比例约为30%左右;二是增长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就业带动效应显著;三是传统文化产业门类平稳发展,如出版发行业等;四是文化服务业强劲发展;五是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如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平台;六是文化消费市场日益活跃;七是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崛起。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根据厦门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现状,目前厦门市已逐步确立了动漫网游业、影视业、创意设计业、古玩与艺术品业、演艺娱乐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内容与新媒体业等八大领域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门类。其中,新兴文化产业如数字内容与新媒体业、动漫网游、创意设计等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厦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金融相融合的文化产业项目正在成为厦门文化产业的主流业态和发展支柱,也是厦门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游家网络、趣游科技集团南方总部、厦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国龙影视、闽台古镇等一批文化企业、机构和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和茁壮成长。
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完善文化产业管理和统筹协调机制。一是理顺文化产业管理的机制体制,做到分工明确,权责一致。二是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统筹力度。除市、区各级政府应当适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外,财政、税收、工商、国土资源管理、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都应真正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发展大格局,像重视工业、服务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有效落实相应的措施和保障体系,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财政支持和文化产业用地支持的政策,并加大政策实施的力度。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关政策问题研究,积极努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对厦台文化产业合作实施先行先试的鼓励政策,包括在影视、动漫、网络等产业给予“国民待遇”等优惠政策。
(三)大力扶持发展重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支持闽台文化产业园建设。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是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为促进厦台文化产业对接交流和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载体和平台,因此在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面需要进行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更好地发挥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同时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产业相关优惠政策。
(四)加强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定期制订投资导向目录,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各类文化产业领域的行业协会建设等等。
(五)优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鼓励多元投入,包括鼓励非公有资本、外资、台资等进入文化产业,形成稳定的投融资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认定和扶持一些重点发展的行业、企业和项目,鼓励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台湾文化产业的合作对接等。
(六)促进跨区域发展文化科技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上,要着力推动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文化创意、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要充分发挥福州、厦门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境内外知名旅游集团的合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演艺品牌。
(七)培育实力强企,强化人才培养。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集聚和形成一批产业链集群,继续大力引进一批文化央企和文化强企,提升产业层级,打造骨干企业。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扩大两岸的人才交流合作。(来源: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上一篇: 福建省2013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 |
下一篇: 厦门“乡音之旅”巡演交流活动首演获得满堂彩 |